七大军区成为历史 媒体: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野史趣闻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题: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新华社记者孙彦新、梅常伟
伴随着时光的脚步,改革强军的春天正疾驰而来。
从2015年11月24日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到2016年2月1日习主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上发布训令,两个多月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中之重——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依次落实,“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体制的全貌清晰呈现。
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在党的领导下,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路走来,改革创新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军之所以始终充满蓬勃朝气,同我军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自身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新一轮改革,重塑的是人民军队组织形态和力量体系。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变动最大的一次,在这轮改革中,人民军队向稳定运行了60多年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正式告别。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我军成立伊始只有陆军一个军种和步兵一个兵种,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领导指挥体制。正是在这种体制下,人民军队走过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战火硝烟,走过了抗美援朝和边境自卫作战,在历次精简整编中越走越强,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中功勋卓著……如今,四总部和七大军区已经成为历史,但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等在军队建设发展各时期发挥的十分重要作用将永载史册。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那些从军队序列中退出的单位和机构,曾经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官兵,在八一军旗上留下灿若群星的英模。从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成长的杜照宇、黄涛、吴孟超、王永志等,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大军区序列中的雷锋、李国安、万宗林、徐洪刚、何祥美、李向群、邱光华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官兵们充满深情地向老单位挥手作别,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与他们所代表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一起,将会被一代代官兵不断传承。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作为一支军队自发的自我革新,这轮改革是一场由党的领袖和军队统帅亲自运筹设计和领导推动、全军上下一致拥护和坚决执行的伟大变革。正是有了旧体制的“破”,才有了新体制的“立”。从军委机关各部门,到各战区、各军兵种,新调整组建的单位和机构,迎来的是五湖四海的官兵们,这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自被裁撤单位。走上新的岗位,广大官兵听指挥、换思想、谋打仗、严作风,一支军队结构性、革命性的体系重塑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我军当前的这轮改革,就其本质而言,是基于世界新军事革命给战斗力要素带来的深刻冲击,而进行的军事力量结构的系统再造,是对机械化时代作战单元要素的扬弃否定与重新组合,是对军队“生产关系”的刷新改写。改革,将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构建起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培育起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有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战略指向哪里,军队的未来就在哪里。我们坚信,经过新一轮历史性改革,人民军队必将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加快迈向强国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九万里风鹏正举。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奋勇前行的人民军队,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习近平将军旗授予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政治委员郑卫平。
【延伸阅读】涨姿势!解放军新胸标隐藏的内涵(组图)
伴随着我国新一期军事改革帷幕的逐渐拉开,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在不断转型与改革中向世人展现了自己新的面貌,本文从军服上最基础的配饰胸标与臂章开始为大家管窥一番新形势下中国军队的转型之路。
陆军胸标

军事改革之后的陆军胸标。
我们先从陆军开始说起,在之前的军服胸标中陆军部队所配发的胸标正中是两把处于交叉状态的老式步枪,而在新一期的军服胸标中,代表传统陆军的步枪形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处于中间地位的代表装甲履带车辆等机械化装备的齿轮形象,齿轮正中为一个类似瞄准镜的十字加圆环的环状图形。在之前的胸标配饰中,长城映衬的交叉的步枪构成了其图案主体的构图,而在新一轮军改后的胸标中,主动轮两翼的履带和飞翔的翅膀则取代了交叉步枪后的长城,承担起了构图的主体;二者一脉相同之的传承之处,就是那金属质感的闪闪五角星与从底部托起整个胸标的麦穗花纹。

军事改革之前的陆军胸标。
这样的配饰改动虽然看似是不经意间的简单举动,但实际上则是在新形势下陆军发展建设的一个以小见大的缩影,金属齿轮与履带取代交叉的步枪寓意着我陆军建设的机械化水平已经彻底攀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刺刀见红与小米加步枪的传统战争模式在新时期的战争形态下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军的建设方向;齿轮中间的十字准星则自然象征着由火力覆盖到精确打击的战术手段的进步;飞翼取代了长城,则可以被理解为新时期象征着进攻型机械化陆军发展思路,已经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钢铁长城型”的防御型陆军发展思路,成为了我陆军部队转型期的发展潮流;而那不变的五角星与麦穗则自然代表着永恒传承的不变的忠诚与来自人民的本色。

曾几何时右图那样的场面只能是美军的专利,未来战争中一支不能飞行的陆军,注定是一支只能在地面上“蠕动”的“蜗牛”。
战略支援部队的胸标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解放军军种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战略支援部队的胸标,构成这幅胸标的背景图案为抽象化了的长城与麦穗形象,中心图案为则依旧以金属五角星为支点,下面支撑以类似抽象的电磁信号塔和环绕地球的卫星与轨道之类的图案,整体图案的背后则缀以蓝、红、深蓝三色的条纹底色。
那么作为一个新型的军种,在这些图案与颜色的背后又寓意这样一支新型作战力量什么样的使命与责任呢?除去在之前的阐述中已然说明的五角星与麦穗,在这里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那处于背景图案的长城,从目前公开披露的新闻报道来看,战略支援部队是一支包括了电子对抗、网络攻防、空间及战略侦察任务在内的综合型战略支援部队,既然存在电子与网络安全领域的攻防对抗任务,那么捍卫中国自身的网络安全与电磁安全就肯定在其职责范围之内了,正所谓不懂防守如何进攻?在网络攻防日趋激烈的今天,在依旧奉行积极防御政策的中国,捍卫中国在电磁领域的国家利益必是这支劲旅的神圣职责。

未来战场胜负的不只是战机与坦克,屏幕与键盘也是重要一环。
再来看那五角星之下的发射塔与卫星,作为电磁对抗领域必不可少的硬件装备,它们之于战略支援部队,就像战马之于骑兵,战鹰之于空军,战舰之于水兵,战略支援部队战士手中的“钢枪”毫无疑问就是那图案上的图腾(卫星与信号塔)。最后就是作为背景色的三色底色了,细心的军迷们可能已经发现,这样的颜色组合之前已经在中国军队服饰配色中已经出现过了,之前使用这种颜色配系的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中精锐——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兵部队,在他们的臂章之上就是这样的三色条纹底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的臂章。
特种兵部队的三色代表着三军,三栖之意(红色——陆军,蓝色——空军,深蓝——海军),那么由此便可以推测战略支援部队的三色便是承载着来自三军,支援三军,融合三军的内涵职责。
火箭军胸标

在新成立的火箭军的胸标中,因为其来自第二炮兵的历史性的原因,所以在胸标构成上基本传承了第二炮兵导弹加五角星的造型,只是以更加霸气大方的充满民族风情的腾飞祥云造型取代了旧式胸标中与陆军相同的长城背景造型,这一替代的背后除了设计上的美学进步以外,更是蕴含着火箭军军种结构更加独立,作战能力更加强悍的建设成果。

第二炮兵的胸标。
军种沿革,战区调整,部委变化,随着本次军改的逐渐深入,本次军事改革值得关注。
(2016-02-02 00:06:01)
【延伸阅读】眼神能杀人!解放军眼神里流露出震撼(高清组图)

【有一种震撼叫做军人的眼神】关于军人眼神的形容有很多,”勇敢,锐利,深邃,具有穿透力“……而无论哪个形容词都诠释了属于军人的坚强与刚毅!哪怕前方风吹雨打,那双眼睛都早已说出一切——属于军人的百折不悔的毅力和决心!有一种震撼叫做军人的眼神!








(2016-01-22 07:55:33)
本文作者:参考消息(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