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年历史竟毁于此人一句话!人称毒士的他居然活了七十七岁野史趣闻
很多人喜欢汉朝的历史大汉天下自刘邦建立的西汉到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算起来也有405年的历史了, 但如此一个百年大国是如何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就造成了三分天下,今天就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毒士'贾诩。

贾诩是何许人也?贾诩(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贾诩是甘肃人,这个在三国职场叱咤风云的业务骨干、公司精英,其实在年轻的时候表现也不咋的,走到大街上,没几个人认识他,估计上学时候老师打的评语也是平平吧。当然,我们也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表现平平很可能是低调使然不是贾诩平平,而是贾诩低调,当时就有人看出了这一点。此人叫阎忠,他很瞧得起贾诩,甚至把小贾抬高到张良、陈平的地位,“谓诩有良、平之奇”,所以推荐贾诩出来参加工作。阎忠果然没看走眼,贾诩有一回就轻松地化解了一次关乎性命的危机。

贾诩
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氐人想要把他们一起活埋掉,贾诩这个时候在心里盘算着救兵,想来想去,想到了当时威震西北的段太尉。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贾诩说得有鼻子有眼,吓得叛氐不敢把他咋样,还正儿八经地和他结盟说要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而那个远在朝廷的段太尉,做梦都没想到他的身份和威严被一个毫不相关的人给用了一回。当然,不是用来诈骗,而是用来自救。从这个案例来看,贾诩很善于利用当时大公司的威望,尤其善于分析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组织的心理,例如西北地方小组织对太尉的畏惧心理,从而以此牵制前者,寻求自己的安全,足见贾诩其人是深不可测的。

贾诩
但为什么说大汉的百年基业会毁于贾诩的一句话呢,当年,董卓时候,王允当权,曾经下令绝不赦免董卓手下的那些西凉将领。李漼、郭汜、樊稠等董卓旧将人心惶惶,一心想着放弃军权,逃回家乡。本来,如果三人从此逃回去,那么东汉王朝或许还可以多几年太平日子,可是此时,贾诩站出来说话了。贾诩的一句话,改变了李漼三人的命运,改变了东汉王朝的命运。
那贾诩说了什么?贾诩说:“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事济,奉国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后也“。贾诩说得不错,一旦李漼等人放弃兵权,一个负责治安的小小亭长,就能把几个人抓了。可是如果率领大军攻打长安的话,那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三国杀人物技能介绍贾诩的技能是:乱武
李漼几人立刻明白了贾诩的意思,立刻组织起来,并且沿路招降纳叛,封官许愿,到达长安时,几千人已经变成了十万人。也正因为贾诩的建议,李漼和郭汜兵犯长安,比且开始了长达三年的血腥统治。李漼和郭汜在长安,比起董卓的残暴,有过之无不及。董卓对于公卿大夫还有着基本的敬意,还想着借助善待一些士大夫,来为自己博取美名。于是,董卓提拔蔡邕,提拔刘虞、袁绍、刘表等等。而李漼和郭汜,却纯粹是个武夫,有董卓的野心,却没有董卓的本事,也没有董卓的手腕,只知道炫耀武力。本来,在董卓迁都时,长安附近还有着几百万百姓,可是三年之后,当汉献帝离开长安之时,由于天灾,更由于战乱,几乎人都死绝了。李漼和郭汜正如牢笼中的门户,本来在笼中待毙,是贾诩提醒了李漼和郭汜,打开了牢笼,使得天下大乱,朝廷百姓毁于兵火,由此也为之后天下三分拉开了序幕。

当然这也只是小编自己的理解,各位看官有什么意见可以发表评论,喜欢文章的看官可以点赞关注,小编带你持续了解历史上的奇闻趣事。
本文作者:古今奇闻说(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