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最动乱的那段历史野史趣闻
2018-11-01 23:01:56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七月十六日,唐懿宗病危。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约决定拥立年仅十二岁的普王李俨为继承人。
七月十八日,两人假传懿宗诏书:立李俨为皇太子,暂代处理军国大事。
七月十九日,懿宗在咸宁殿驾崩。李俨于懿宗灵柩前即位,是为唐僖宗。
李儇的存在就如同笑话,且不如称之为“唐嘻宗”。因为他既非嫡子,也非长子,贤名更无谈起。他之所以能即帝位,恰恰是因为他年幼无知,贪玩且软蛋,便于那群宦官们随时把玩、控制。
对于李儇的即位,上天似乎很不给面子——是时,各地旱涝交替:关东(潼关以东)遭逢大旱,百姓饥苦;河南从七月开始,大雨下个不停,洪涝成灾,至八月才止。
张学明先生在《中西神话》中进一步阐释道: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强调“和谐发展”,认为(旱涝等)自然灾祸的出现是自然“失调”所致。除自然因素之外,“失调”亦有人为因素——人间统治者失德。
若以此论,僖宗同志可以说是“缺德”缺到家了。
然而,让“缺德”的僖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本就不平静的民间还有一股更大的暗流在悄然涌动—公元874年,一句童谣突然广为流传: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不亚于现今任何一首洗脑神曲。而这一切的幕后策划者,正是大名鼎鼎的黄巢。看似“下里巴人”的一咸通
其是在王朝末世——它总能激起失意者们的共同想象,跟从、顺从、服从,乃至盲从。前仆后继,乐此不疲。;清,不可不谓之高明。
谣,就是“虚构故事”的最佳样本,尤其是在王朝末世——它总能激起失意者们的共同想象,跟从、顺从、服从,乃至盲从。前仆后继,乐此不疲。
本文作者:柚子课(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