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主为刘贺野史趣闻

2018-11-01 22:37:11

3月2日,北京市民在观看“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本报记者 海 波摄

本报北京讯 (江西日报记者郁鑫鹏) 3月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发布消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实现中国汉墓考古多项突破,墓主人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第二代昌邑王、第九位皇帝刘贺。

刘贺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墎墩山上。2011年4月15日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南昌市、新建区文博单位组成考古队,剖析了以刘贺墓为核心的墓园。

墓园由园墙、门阙、两座主墓和多座祔葬墓及相关建筑构成,内有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结构之完整、布局之清晰、保存之完好,为我国汉墓考古迄今为止所罕见,对于研究西汉列侯园寝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刘贺墓由墓葬本体及车马坑构成。墓葬封土完整,墓穴内建有保存完好、面积400平方米的木构椁室。椁室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椁、通道及主椁室构成。棺柩分为内、外两重,棺内随葬大量金、玉、漆器。居室化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等级葬制具有重大价值。

内棺发现刘贺遗骸痕迹,遗骸腰部位置有“刘贺”二字玉印一枚,遗骸下为包金的丝缕琉璃席。墓中多个地方发现直接、间接证明墓主身份的证据,如在金饼上墨书的“南海海昏侯臣贺酎金”文字,木牍上海昏侯与侯夫人分别写给皇帝、皇太后奏章副本中的“海昏侯臣贺昧死”字样。

对刘贺墓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了几代海昏侯的墓园,及面积3.6平方公里的海昏侯都城紫金城城址。以这些遗址为核心构成的海昏侯国大遗址单元,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刘贺墓迄今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均创我国汉墓考古之最。它们形象地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数千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为江西考古史上首次发现,也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重大发现。出土的整套乐器,印证了西汉高等级贵族的用乐制度。出土的5辆安车,大量偶车马,特别是两辆偶乐车,为西汉高等级贵族车輿、出行制度作出全新诠释。诸多带有铭文的漆器和铜器,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籍田、酎金、食官等制度。工艺精湛的玉器,错金银、包金、鎏金铜器,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手工业水平。

接下来,考古工作者将进一步勘探调查,继续清理刘贺墓内棺,清理、保护、研究出土文物,中国汉墓考古更多新成果还将出现。

本文作者:中国江西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