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强国惨败晚清名将之手,哀叹中国军队强大野史趣闻

2018-11-01 22:35:56

他是皖人能平皖寇,保卫治理台湾却白送日寇,气的吐血死去

作者:文教幽默智库

刘铭传,平定太平军中发展壮大,平定捻军中功劳是首屈一指,保卫治理台湾扬名于世,但是,台湾却被日本白白轻松拿去……

一、皖人平皖寇知己知彼成大功

刘铭传,老家在合肥肥西县的刘老圩,绰号“刘六麻子”,他性情豪爽,很有人缘,自己组织老乡办团练保卫家园。1862 年,李鸿章到合肥招募淮军,刘铭传等人投奔加入,最先是到上海作战,南汇太平军 多是皖北人,刘铭传以乡情、高官厚禄劝降,收编为8 营,大大扩充了实力,这是刘铭传的第一桶金。

然后进兵苏南,占太仓,昆山,江阴,无锡,常州,此时刘铭传部已羽翼丰满,独立成军,成为淮军中的劲旅,到太平天国灭亡时,28 岁的刘铭传,成为淮军将领中军职最高的佼佼者。

1864年,刘铭传参加了曾国藩指挥的围剿捻军,捻军和刘铭传都是安徽人,这真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啊。那时,僧格林沁正和捻军死磕,刘铭传们则坐山观虎斗,不久,僧格林沁部被捻军全歼,僧大帅也毙命了。

刘铭传接替尾追捻军,他强渡沙河,与捻军遭遇,凭借洋炮队火力,大败捻军,原来土豪有洋枪洋炮啊。曾国藩河防战略失败辞职后,李鸿章接任,他趁机扩充自己的淮军实力,刘铭传的骑兵增加尤为迅速,在淮军占骑兵的一半,成了围剿捻军的实力先锋,他先负责追剿东捻军,经过三年一系列战斗,在杨州瓦窑铺将东捻军战败。有诗赞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东捻军垂危之际,西捻军闻讯驰援,直逼天津,这是围魏救赵的战术,但是清廷惊恐,又要求刘铭传围剿西捻军,看来刘铭传的是捻军的天敌,是围剿捻军的专业户,围剿的活儿都给他了。

刘铭传向李鸿章献计,把西捻军引到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的狭长地带,然后,刘铭传与之决战,西捻军很快全军覆没。刘铭传知己知彼,老谋深算,大功告成,老乡的鲜血染红了他的官帽顶子。

二、辛苦耕耘台湾白白割送日本

刘铭传因病在老家闲居十几年,1883年,中法战争,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1884年六月,法国侵略到台湾海面,来了一支特遣舰队。刘铭传到达基隆15天就交手了,法舰直逼基隆,向基隆炮台猛烈开火,摧毁炮垒及营房,法国更是土豪呢。

守军向内地撤退,法军登陆,占领基隆港,然后刘铭传指挥从各个方向反击,缩小包围圈,法军狼狈逃回军舰。这就是诱敌深入关门打狗。敌人不甘心失败,后来再犯基隆。守军抵抗后被迫后撤,法军又乘势登陆进攻,刘铭传为保台北,决定撤离基隆,移师沪尾。法军对沪尾发起进攻,但是法军不惯于陆战,一进丛林,便失去了统一指挥,只得各自为战。

埋伏的清军从三个方向奋起杀出,锐不可当,法军伤亡累累,全线崩溃,又逃回舰上。法国人好在有军舰,军舰是个好东东。

1885年3月,法军增兵到达,猛扑月眉山,直攻戏台山,但此时,法军在镇南关大败,中国极其有利,于是法国侵占台湾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法国人不得不承认:“它一方面使我们看出中国兵力的强大,一方面使我们明白局势的危险。这次败战是难以补救的。”

1885 年,刘铭传任台湾省巡抚。战争结束了,台湾保住了,刘铭传又要耕耘这块土地了。他大力建设,修建铁路,开挖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促进贸易,兴办教育,促进工商,巩固防务。刘铭传够忙的了,干了不少实事。

1890 年,刘铭传因为工作和朝廷分歧,心情郁闷旧病复发,就提出辞职,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苦心经营的宝岛。此处应该有音乐:外婆家的澎湖湾,白浪逐沙滩……

中日甲午战争,清军大败,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刘铭传惊愕万分,一生花精力最大的台湾省,居然割让给日本,天啊,这是割了他的心头肉啊,这是毁了他的事业啊,他气的口吐鲜血,在六安刘新圩病逝。

半个世纪后,抗日战争胜利了,台湾摆脱日本的奴隶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刘铭传,可以含笑九泉了……

本文作者:洛浦读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