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书法大比拼,谁的书写风格最吸引你?野史趣闻
清朝书法在中国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
历经了一场艰难的蜕变,
它打破了过往帖学的既定传统,
开创了碑学。
特别是满清入关主政后,
清朝历代帝王开始注重对于大汉文化的吸收,
他们幼时即受到严格的教育,
针对书法、治国、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学习,
尤其对书法十分擅长!
今天,
书画君带大家开启一场
“清朝皇帝书法”大比拼,
看看这里面谁的书风最吸引你?
一、顺治

顺治习书较晚,
且所临晋唐北宋名家颇多,
如二王、欧虞、颜真卿、北宋苏黄等,
所以未能形成明显的风格,
古人评论亦少,
王士祯曾以“真天纵也”评之,
今存书迹亦少。

顺治 行书论桐文 设色画笺 立轴 226×65cm 上海崇源2002秋艺术品拍卖会作品
二、康熙

清代康熙帝酷爱书法,
并大量接触汉文化,
虽谈不上出类拔萃,
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雍容典雅的帝王之气。
另外,
由康熙亲笔手书的《金刚经》
被誉为书法艺术与传世经卷完美结合的珍品,
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康熙 《行书七言绝句扇面》纸本 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 《金刚经》
三、雍正

雍正艺术才华出色、性格刚强,
故而他的书法有才有气,
不类王者之富贵象,
更似文人之雅。
其书法遒雅,
妙兼众体。
雍正行书书法用笔跌宕,
用墨酣畅,气脉一贯,
将二王的灵秀,
晋唐的古朴及董其昌的逸气熔为一炉,
颇具大家风范。

雍正《行书五绝诗轴》 绫本 纵133.2厘米,横4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四、乾隆

乾隆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
较于前面三位皇帝又更胜一筹,
历经数年,
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
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
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
乾隆的书法从学习赵孟頫入手。
乾隆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
心慕手追,身体力行。
从存世的乾隆书迹看,
他的字字体稍长,
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
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
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
缺少变化和韵味,
并无明显的成就,
这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
评者称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乾隆 《行书凤凰清听轴》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御题序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五、嘉庆

嘉庆自幼受系统的书法教育,
他虽然也学赵孟頫,
但他的笔墨沉厚,
颇具个性,
所以也并非如乾隆般尽是赵孟頫面貌,
书风相对多样。
且勤于临池,
其存世墨迹数量在清帝中仅次于乾隆帝。

《读杜诗》 轴,纸本,楷书,纵77.8cm,横36.2cm
六、道光

道光书学欧颜,
他的书法似馆阁体,
黑重而浓茂,
严正而规矩,
有很深的功力。

道光御笔 书法对联
咸丰、同治、光绪、溥仪亦效欧颜。
光绪向翁同龢学习书法,
真、草、行、隶皆习。
翁同龢曾评光绪书
“间架布局不凡,笔力刚健苍劲,满纸虎气雄风。”
陆润庠、袁励为溥仪书法老师,
溥仪书风沿袭了王室的雍容华贵,
意近欧、虞、颜,然馆阁之气重。
总体来看:
康熙、雍正、乾隆的书法笔力雄浑,潇洒劲健;
嘉庆、道光则笔力较弱,中规中距。
各有千秋,
你们觉得呢?
本文作者:书画界艺术(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