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启示录之侯君集谋反真相:代太子受过!野史趣闻
侯君集是李世民登上皇位的功臣。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以少量人马截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并与随后赶到的东宫府兵展开激烈的战斗。这一过程中,侯君集勇猛杀敌,在关键时刻保护了李世民。在李世民登基后,政变之中立功的一干人等都有封赏。这些功臣中,大部分一生都忠于李世民,然而偏偏是侯君集,被治了一个谋反之罪,最后被诛杀了。

关于侯君集的谋反,似乎不存在争议,因为李世民非常重视这个凌烟阁功臣,亲自审问过他,还有诸多证据可以援证,连侯的女婿贺兰楚石也与其当面对质。然而这并不令人信服,很可能他只是与太子走得比较近,而被太子的谋反活动所牵连了。

关于侯君集谋反的动机,通常有两个说法。
一是他学习李靖兵法的事情。
侯君集向李世民告状说,李靖想要谋反,理由是李靖讲习兵法时,在说到一些微妙之处时,总是藏着不讲了。为此,侯君集认为他有私心,想要造反。然而李靖的辩解却是——没有讲出来的地方是可以作为谋反之用的,侯君集急于知道,分明是有谋反的动机。

此外,李靖在看到侯君集骑马越过宫禁界限时没有察觉,就见微知著,推断他将来必有叛乱。
这一事件可能出自查实侯君集谋反案时的举报材料。在那个时候,反正侯君集的名声臭了,而君王又有查实之意,只好用这些事情来做诛心之论。

二是他平定高昌国后的不满之情。
侯君集所立的最大功劳之一,是平定了高昌国。高昌国地处西域,与突厥相勾结,阻断了大唐的西域经营之路。高昌自恃地方偏远,与大唐之间有2000里盐渍之地,水源断绝,难以通过。然而,侯君集硬是出奇兵攻克了高昌国,而突厥被吓得根本没敢来救援。

得到回朝后,迎面而来的,却不是掌声与鲜花,而是各种指责与痛骂。原因是,侯军集的部队在征服高昌的过程中,军纪不严,将士们抢劫财物的行为非常多。而侯君集自己也是私受财物之举。因此,侯君集一度被囚禁。
立了大功而被囚禁,自然有埋怨之声。这些声音也通过不同渠道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中,但李世民没有再加追究。
通过上面两件事,侯君集的谋反动机是有了,而且可以说,他这个人本性不良,早有越轨之心。

但是,这两件事与他的动机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必然的关系,是看怎么解释的。李靖所说的可以谋反的兵法,恐怕古今中外都没有存在过。兵法之用在于成败,微妙之处在于人心,不管是不是谋反,都是可以用的。而立功而未赏,平常之人难免有不平之气,硬要把这事也谋反之心扯上关系,也过于牵强。即使立功有赏了,如果赏的与他想要的有差距,也会引起不满,这难道也要被作为谋反的证据吗?

细细整理史料,我们发现,侯君集并不是一个不知大体的人。他在攻打高昌国时,正好遇到高昌老国王去世,文武大臣正好聚在城外举行葬礼。部下们主张趁机消灭他们,而侯君集却说,我们是代天行事,不可以破坏国王的葬礼。于是唐军停顿了一下,等到高昌君臣回到城内再开展进攻。

由此可见,侯君集是个很不一般的将领,能将用兵与天道结合起来,这样的人,很难说会做出谋反之举。
后来,太子李承乾谋反。侯君集事先有所了解,但他却没有报告给李世民,相反闷在心中,弄得自己常常半夜惊醒。这样的行为,与其说是知情不报,不如说是怕离间了李世民父子之间的关系而左右为难。
后来太子被废,而侯君集伏诛,这恐怕就是一出代人受过的戏了。
本文作者:老猫讲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