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群殴进行的时候,李渊真的是在浪打浪?真相没那么简单野史趣闻

2018-11-01 17:40:29

大家好,我是猫叔,今天咱来分析分析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渊到底在干什么,正史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渊正在海池悠闲地划着船,小酒喝着、小曲儿唱着,非常惬意。至于'海池',当然是皇宫里面的一个内湖,估计是个人工湖,长安离海有千里之遥,老李再有神通,也不至于上班期间跑到海里去当海龟嘛。划船这个说法到底靠谱吗?很难说。当然,历史都过去一千多年了,加上李世民这个人最无耻的地方就是喜欢干涉史官、篡改国史。吃饱了没事干就让史官把写的东西拿来一读,时不时地给点'指导性意见',把抹黑自己的地方删去,多加一些伟光正的内容,这么一来,他倒是爽了,而我们想还原历史真相就变得难上加难了。除非拿着摄像机穿越回去,拍个实景大片,当然,这只是笑谈。

李世民“指导”国史

不过,咱们还是可以根据有限的线索去推理,借以还原事情的部分真相,虽然不一定是真正的事实,但总比正史上记载的那些谎话靠谱。

话说到这份儿上,大家都看出来了,猫叔是不信《资治通鉴》的说法的,因为这有悖于常理,我来随便罗列几条理由。

大家想想,玄武门外面杀得鸡飞狗跳,喊杀声、击鼓声、惨叫声、起哄声,玄武门离太极宫距离那么近,难道李渊耳朵不好使,是个大聋子?好吧,即使李渊年纪大了,耳朵有可能出了状况,那么他身边的宫女呢?太监呢?禁卫军呢?难道一个个都去打酱油、跳广场舞去了?他们要是发觉这个情况就不会找自己领导汇报汇报情况?

杀声震天

况且,据《旧唐书》记载,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流矢及于内殿',也就是说这些乱箭都飞到了内殿来了,可见当时的激烈程度,难道内殿里的宫女、太监们都是瞎子?或者说,内殿是空房子,没人在?

我们啥都听不见

还有,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玄武门前的群架接近尾声的时候,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找到李渊,向他汇报了外面的情况,声称是为了保护皇上。这里也有疑点,李渊当时是掌握实权的皇帝,堂堂一国之君,合着人家是光杆司令?身边连个保镖也没有吗,这也太能扯了,禁卫军都去钓鱼了吗?正常情况下,全副武装的尉迟敬德是不可能接近李渊的。

禁卫军是用来摆酷的?

按照正常推理,哪怕有一个宫女或者太监向李渊汇报玄武门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会立即做出反应,调动天子卫队应对突发情况。这老头经历那么多的大风大浪,还真不是吃素的,怎么可能一点作为都没有。既然他一点反应都没有,那么就剩下一种可能:他被控制了人身自由。还有一个情况可以侧面证明李渊可能失去了人身自由,那就是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在政变期间居然不在秦王府,而是在宫里,《旧唐书·文德皇后传》里有提及,说她是去安慰将士、鼓励士气的,这个原因说得过去,但是,长孙氏是个温柔贤淑之人,很少抛头露面,恐怕不只是鼓舞士气那么简单,应该还有其他任务:安抚受惊吓的宫女和女眷,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

皇帝应该是这个节奏

所以,真相极可能是这样的:李世民对这次政变处心积虑,方案做得很缜密,政变一开始就是分兵两路,一路直奔太极宫,杀李渊一个措手不及,负责控制李渊的人身自由,让他不能发号施令;另一路埋伏在玄武门,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抵挡住太子卫队的冲击。很快,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整死,李渊见大势已去,只有任李世民摆布,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十个孙子(李建成有五子,李元吉有五子)被斩杀而毫无办法。

我们去给皇上捶背

正史上之所以把控制李渊这段删的一干二净,也是可以理解的,李世民那么要脸面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甘心自己背上一个不忠不孝的骂名呢。那么,李渊划船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儿呢?这恐怕是为了掩盖李世民囚父夺权的恶行而编出的一个美好桥段,好让后世明白,他李世民不仅没有动他父亲一根毫毛,相反还派人去保护了他,多少也算是一种粉饰吧。

自由价更高啊

可是,李世民这个裱糊匠的功夫毕竟还不到家,翻遍正史,都齐刷刷地说:李世民伟大、英明,李渊昏庸无能,李建成酗酒好色,李元吉暴虐残忍。合着您一家子都是饭桶、疯子,就您一个人是正常人,这不是'欲盖弥彰'是什么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咱就分享到这里,下期见。

本文作者:猫叔说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