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遭受宫刑?野史趣闻

2018-11-01 15:06:27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身 于一个官宦之家,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珠机,撰写了名扬千古 的《史记》。就是如此才华横溢的人,却被汉武帝处以了宫 刑。汉武帝也算一位明君,他为何如此不爰惜人才?

历史的问题,应当回到历史中回答。汉武帝麾下有一 员爰将,名叫李陵。在一次出兵征伐匈奴时,汉武帝命李陵负 责押运粮草。李陵向汉武帝建议说:'不如让末将率兵五千, 深入敌军腹地,打他一措手不及,让敌军心神大乱之后,再 命我主力围而歼之,定能大捷。〃汉武帝大喜,同意了李陵的 计策。李陵率5000步卒在浚稽山一带与匈奴的主力交火,李 陵的奇兵勇猛无畏,把3万匈奴骑兵杀得四处逃窜。然而,关 键时刻,李陵的一个部下被俘,供出了李陵仅有5000兵马, 单于得知后,调动了8万兵马围住了李陵,李陵在弹尽粮绝之 际,被单于俘获并投降。

汉武帝得知李陵已被单于俘降后,龙颜大怒,当即庭 议李陵之罪,众大臣也见风使舵,落井下石,纷纷数落李陵平 曰的不良行为。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为人耿介不阿,见大臣们 如此落井下石,心中很是不忿,就立刻替李陵辩护,语惊四 座。司马迁的话中肯公允,有理有据,但盛怒中的汉武帝不仅 不采纳司马迁的谏言,而且以蛊惑无妄之罪名,将司马迁押入 了大牢,并处以宫刑。

司马迁在经历了痛不欲生的宫刑之后,继续以坚忍不 拔的意志创作《史记》,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 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它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12本纪、30世家、4列传、10表、8书,共 130篇,526500余字。《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史记》最初没有 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 称'太史公'。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 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品读历史的尘封与遗失的往事,把玩时光的足迹,欢迎加入订阅号:wenwan2002


本文作者:艺术创想计划(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