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冯玉祥蜜月期的见证野史趣闻
那一年春天,笔者和中森老师、国栋以及怀梦草等汴梁博客圈的几位“扫街”者,走进了红洋楼。在感受那座中西合璧建筑带来的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们习惯在附近搜寻旧物或者寻觅故事。在红洋楼东侧入口的走廊里面,在尘灰之下竟然笼罩着一段近代历史风云。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无法相信开封还有这样一块石碑:蒋中正和冯玉祥共同题写不同内容的一通石碑。
“党国柱石”石碑 刘海永摄
借助青草的拂拭,借助春风的吹拂,借助阳光的斜照,我们屏息凝视,期待奇迹的出现。经过吃灰咽沙,终于可以看清楚这块石碑上面字迹的内容了,碑文上款为楷书“革命纪念园成立纪念”,正中为隶书“党国柱石”,下署“冯玉祥题”,而“冯玉祥题”4个字间又隐有双钩刻“蒋中正”3个字。碑文上款和正文字体截然不同,上款9个字为蒋介石题写,正文4个字为冯玉祥题写。显然,这是一通十分罕见的蒋介石、冯玉祥合题石碑,堪称弥足珍贵。
蒋介石、冯玉祥合题一通石碑实属罕见,该碑也见证了二人关系的非同寻常。 1928年前后,正是蒋介石和冯玉祥的“蜜月期”。众所周知,他们由义结金兰的兄弟到最后反目成仇的敌人,恩恩怨怨多年。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最早的联系始于1926年6月3日,当时广东国民政府主席谭延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电邀在苏联的冯玉祥赴广东共筹“北伐”大计。根据1928年的蒋介石日记记载,2月15日,他由徐州搭车往开封,2月16日,“正午到开封,焕章(注:冯玉祥字焕章)总司令来接,相见甚洽。二时到开封参加欢迎会,后即入旧督署休息,再至省政府午餐。后参观大相国寺、革命纪念馆及游龙亭,传说朱太祖登位于此也。晚到欢迎会讲演,后与焕章谈话”。2月17日,“上午阅兵后往孔庙参观,新郑古器甚贵也。下午到郑州,欢迎会后往郊外参观农村。焕章欲约为兄弟,乃换兰谱。” 无疑,蒋介石来开封是与冯玉祥商议“北伐”计划的。
蒋中正冯玉祥共同落款 刘海永摄
在那个时候,按照《开封新建设一览》书中叙述,当时,冯玉祥在开封正在修建“革命纪念园”,各项建设正在进行当中。而蒋介石的到来,为二次主豫的冯玉祥带来了支柱,二人叙旧话新,虽然蒋氏日记中没有记载为“革命纪念园”题词之事,但是,可以这样设想,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到南京宣告复职,而当时的冯玉祥控制着河南,势力非常强大。到1928年6月2日,蒋介石通电宣告“北伐完成”,冯玉祥军事集团已达鼎盛时期。美国《时代》周刊曾以《Strongest Man》(最强者)为题介绍冯玉祥“他站着足有6英尺高,不像弱不禁风的黄种人,他宽阔的身材、古铜色的皮肤,为人和蔼。手枪在他可及之处,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也是拥有19万5千人的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武装的首领,他是如今中国的最强者:冯玉祥元帅”。
1928年前后,那是蒋、冯关系最好的时期,后来为了不同利益而相互倾轧,甚至是你死我活、兵戈相见,那是后话。这通高2.05米、宽0.75米的石碑静静散落在岁月寂静处,当年一定是仪式隆重立于园中,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战事连绵,外敌入侵,石碑无言不语,默默叹息。“革命纪念园”逐渐变化了模样,石碑一定经历坎坷,后来不知何时被运到了如今的地方,横卧地上,任凭青草淹没,任凭时光变迁。这通石碑,不但揭开了开封“革命纪念园”的历史,而且还见证了近代历史上的风云际会。
本文作者:刘海永讲民国(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