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死在自己手上,还是死在崇祯手上?野史趣闻
袁崇焕,是明末的将军,《明史》中袁崇焕的传记中有这样一句,“议战守,自崇焕始,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这句话就证明了袁崇焕在抗击后金的价值和地位。的确,袁崇焕以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兵有方重创了后金的进攻,宁远之捷,结束了明军八年的败亡史,重创了努尔哈赤的铁骑,而后皇太极的进攻也遭到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被迫与明军议和,可以说袁崇焕有效的抵制了后金的进攻,但这样一位明朝的守将被处以磔刑,其中的缘由又有哪些呢?我们如何看待对他的刑罚?

袁崇焕画像
首先不得不提当时明朝的政治局势。
袁崇焕启用于明朝万历年间,有句话说明亡于万历,而并未亡于崇祯,的确万历年间,曾有一个记录,就是28年未曾上朝,经由万历中兴之后,明神宗沉迷酒色,阉党逐渐把持朝政,与之对立还有一个东林党,他们与宦官对立,朝廷内部党争不断,一直延续到明朝的灭亡。东林党为首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门第,不重视才能,这使得明朝在前期对抗后金的时候节节败退,袁崇焕是从军中得到提升,自然而然不会受到待见。而袁崇焕是正直忠贞之人,也不愿意为阉党所用,这就使得当朝没有人愿意为他撑腰,甚至还会抓他的把柄。党争,历来就是朝廷所反对的,处于这样环境下的袁崇焕的境遇可想而知了。
说到政治环境,就不得不提当朝的统治者,崇祯皇帝,他受朝廷群臣的制约,但他是最高统治者,一切都还要他来做决断。崇祯皇帝皇帝十八岁继位,一生勤勤恳恳,可他为什么要杀袁崇焕呢?

崇祯剧照
首先得说下他的性格。崇祯的童年并不幸福,他的父亲不受待见,他的生母又惨遭杀害,第一任养母又把他抛弃,由第二任养母抚养成人,这样的遭遇使得他的性格孤僻,多疑,不能信任任何人,这样遭遇使任何人都会同情,但他是皇帝,他是要做决断的人。崇祯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清除阉党,启用天启年的被罢黜的官员,于是袁崇焕被起用为兵部尚书,托付他收复全辽。崇祯是想相信他所起用的人,但是他又不敢信任,这就是他性格的使然。一旦有了失误,他就会怀疑,猜忌。可领兵打仗大袁崇焕又怎么会想到这点?
崇祯起疑一:
袁崇焕到辽东后,情况十分危及,由于军中军饷未发,发生兵变,袁崇焕跟崇祯要军饷,崇祯的国库却是空虚的,袁崇焕说可以拿皇帝的私房钱,十八岁的崇祯就不高兴了,再加上先前说的朝廷内无人为袁崇焕说话,甚至说兵变的情况可能有隐情,崇祯心中也有了疑惑。
崇祯起疑二:
皇太极听说袁崇焕被起用,知道这是位能打的将军,再加上自己的实力不是那么强,选择议和,而袁崇焕直接就答应了。这件事让崇祯很生气。自己刚继位,让你去打仗,你却没打就直接议和,你的忠心何在?自己议和都不请示朝廷,自己的脸面何在?当然,崇祯没有这么说,他现在想倚重袁崇焕,但他的心里肯定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袁崇焕剧照
袁崇焕还在辽东斩杀了毛文龙,这对于崇祯是好事,但是他没有选择汇报。
崇祯起疑三:
崇祯二年,皇太极帅三路兵马进攻,一路绕到北京城下,袁崇焕率领5000士兵赶来救驾,却没有与对方应战,因为实力不够,但却又一次遭到崇祯的疑心。
崇祯起疑四,也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皇太极利用反间计,让太监听到袁崇焕与皇太极私通的话,故意放走囚禁的太监,报告给崇祯,崇祯怒了,这几年的怒火也在这一刻迸发了,选择把袁崇焕关押在大牢。
总结:崇祯看到这几年并没有打退后金,认为袁崇焕工作都做不好。
崇祯看到袁崇焕多次先斩后奏,丝毫没有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朝廷混乱,而力挺袁崇焕的不多,自己也是无奈。
但这,都没有让崇祯起杀心,因为崇祯明白,袁崇焕是能人,是可以打仗的,关键是自己能否控制住他?这种种经历,让崇祯很害怕,他在犹豫,但是他愿意给他一次机会,来考验他他决定不立即处死。

袁崇焕剧照
最后一件事,就是皇太极再次领兵来犯,袁崇焕的部队没有听从朝廷的安排,却从狱中拿到袁崇焕的手书后,选择进攻。而这已经触犯到崇祯的底线了,国家的军队自己不能掌控,而这样的将军怎么能活下去?
关押九个月的袁崇焕被处以磔刑,明朝最后一位守将死了,他的死,在我看来,不是冤案,而是自己和那个时代的必然。
坚持优质原创,向你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
本文作者:历史青樱(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