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把强国秘籍写下来,但是乾隆偏偏不信,怪不得大清会亡!野史趣闻

2018-10-31 19:07:02

雍正把强国秘籍写下来,但是乾隆偏偏不信,怪不得大清会亡!

“大清亡了”是溥仪对有清一朝最后的总结,但是据史学家们的研究,清朝走向衰亡的开始并不是从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开始,根本上还是乾隆的错。为什么这么说呢,经过研究后发现,清朝从乾隆初期的一片强盛,到乾隆末期逐渐显示出了许多隐患,乾隆晚年就有许多匪寇在各个地方开始活动了。更别说加强闭关锁国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挫伤了;

为什么会这样,在我看来,其实很简单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到了明清时期为了抵抗倭寇及来自海上的他国势力威胁,实行了海禁政策,然而却因此忽略了世界大变革已经悄然而至。在明清海禁时期,西方各国开始了疯狂的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电磁感应的发现,生物学物理学等进步。政治上,资本主义革命一场接着一场,封建社会已经成为逐渐消失殆尽的主题。在华盛顿已经引导美国完成了独立的时候,乾隆还在下江南。

其实乾隆的错,错在他没有学习他父亲的处政方式。作为一位君王,他过得太过无忧了。雍正在位十三年将康熙时期的800万两库银的国库提升到6000万两,但是乾隆后期在原有基础上的8000余万两败到了2000万,20年败光6000万两,并且在退位期间还大兴土木,大肆挥霍。以致于嘉庆等后代皇帝,只能缝缝补补又三年,勒紧裤腰带装孙子。

雍正不是没有给乾隆留下警告。甚至在朝议殿正大光明匾的前面还有雍正留下的衣服对联“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由春秋”,这一句话是雍正对自己的鞭策,也是他留给乾隆的治国秘籍。可惜的是,乾隆也许迫不及待的改革他父亲的政治生态,而从来不去思忖,雍正为了这句话付出了多少努力。在雍正看来他的所做作为只要问心无愧,至于别人的评价好与坏他都无所谓,相信历史必然会给他一个最终的定语。是的,到现在,很多人都佩服雍正作为一位君王的勤勉。

在我看来,乾隆自小养在康熙身边,他的处政方式和性格特征也像极了他的皇祖父康熙,后宫一茬又一茬的妃子,儿子生了一批又一批(虽然大部分都夭折了)。过分的看重自己的名誉,其实一朝辉煌都是雍正给他留下的太平盛世,晚年给自己封了十全老人,大兴文字狱,不许别人说他不好。以至于乐极生悲,盛极必衰。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乾隆走错一步,决定了清王朝走小坡路的必然。

大清必然是亡了,亡在不思进取,亡在迂腐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有了中国近代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值得庆幸的是有清一朝到底还是亡了。总要有一些历史的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我们正在这样的历史必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须弥山通史,须弥山小史官必将为您宵衣旰食,笔耕不辍。期待您的评论回复哦。

本文作者:须弥山通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