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要不要读,怎么读野史趣闻
绘本是什么?绘本是图画书,这个词是日语对picture books的翻译。谚语云:三天不读书,智商不如猪,可见读书对人的智能发展多么重要。读书习惯的培养要从孩子抓起,从绘本开启。
还记得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吗?是不是很头疼,文章看了三遍还是不会答题,清华北大就此失之交臂。阅读能力是基础能力,但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早期的亲子阅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心理学认为0 -3岁是养成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3-6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2-3岁的婴儿已经能够从书中感受到乐趣。
开心会笑,难过会哭,是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看到有人受伤、处于危难,会伸出援手、积极作为,就不只是情绪,而是同理心。儿童在读绘本的时候容易产生代入感,将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心理,伴随着阅读,儿童在绘本的想象世界中见识了人生百态,感受着喜怒哀乐,也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同理心的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绘本的第一步是选择绘本,怎么选? 绘本是综合艺术的体现,造型、色彩、构图以及绘本艺术家的艺术风格都影响着儿童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目前绘本市场乱七八糟,挑选绘本的时候注意这三点就不会被坑:获奖作品、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及优秀出版商出版的。
「凯迪克奖」是美国最权威的绘本奖,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创意和寓教于乐功能,出版商会在获奖的绘本封面贴上印有凯迪克插画「骑马的约翰」奖牌。「凯特·格林威奖」设立于1955年,是英国图书馆协会专门为儿童绘本设立的奖项。斯洛伐克国际性插画展为儿童、青少年读物设立的「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大奖」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力。
说到绘本,不能不提及日本,他们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和阅读,鼓励儿童绘本的发展。日本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70年代的崛起,一举成为绘本界的先驱,很多作品开始走向全球,例如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住的第五年》系列以及莫莉蓟野的《猫国物语》系列。
读绘本的目的是培养阅读兴趣、拓展儿童视野,不是为了学到多少知识。现在的家长普遍有赢在「起跑线」的迷思,希望自己的孩子先别人一步,读个绘本还想着让孩子学习词语、掌握知识、讲个大道理,儿童因为学习的压力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得不偿失。
更多内容,请微信搜索公众号“蜜糖罐育儿平台”。
本文作者:蜜糖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