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什么自称为“朕”? “朕”的本义又是什么?野史趣闻

2018-10-31 14:33:30


朕这个字成为皇帝的专属自称,要从秦始皇说起。秦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称始皇帝,历代称之为秦始皇。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主要是开创了君主专制制度以及五德终始说,此举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皇帝为什么自称为“朕”?汉字“朕”的本义是什么?

朕的本义为舟缝。另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舟缝指木造船的两块木板间隙,以其极为细小譬喻寡德以自谦,类似寡人之义。先秦时代朕的本意是“我的”或者“我”,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比如屈原就写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从当时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第一人称代词中来看,“余(予)”作为自称表示谦卑的意义,“我”是较为寻常的自我通称,不具备特别的词义色彩。而“朕”则具有尊称形式,表示尊崇的意义。其次,先秦时期,“联”的使用频率持续下降,在战国后期的口语中已经不常见了,故秦始皇将“朕”字作为自称实际上避免了一些避讳上的麻烦。再次,古语词“朕”还含有古雅、郑重的色彩。


在古代,“水”和“火”结合起来,就是老天爷的化身,而秦始皇用了这个“朕”字,刚好就是代表了老天爷,这也隐喻出他就是天子。所以自秦始皇开始,皇帝们再也不用“孤”、“寡人”了,因为这些都只是“人中龙凤”的代言词,哪有“朕”这个字的来头大啊,代表的可是老天爷呢。

本文作者:沉默的羔羊216(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