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宫略》影视热议:干隆「乾隆」的生母是贱婢李氏?书摘2野史趣闻
作者:陈捷先 《明清史》书摘
……我们再来看看干隆生母的「贱婢说」。提出这一说的是清末诗人学者王闿运,他曾是曾国藩的幕僚,交游很广,听到的各方传闻很多,在他所着的《湘绮楼文集》中,有一则〈今列女传〉,其中说:
孝圣宪皇后,纯皇帝(按指高宗干隆)之母也。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贫无奴婢。……十三岁入京师,值中外姊妹当选入宫,随往视之,门者初以为籍中,既而引见,十人为列,始觉之。主者惧,谴令入末班。孝圣容体端颀,中选,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即世宗宪皇帝王宫也。宪皇帝肃俭勤学,靡有声色侍御之好,福晋别居,进见有时。会夏被时疾,御者多不乐往,孝圣奉妃命,旦夕服侍维谨,近五六旬,疾大愈,遂得留侍,生高宗焉。

根据上述,干隆生母原是居住承德的一位贫家女,后来进京,误打误闯的被选中秀女,分配到雍正的王府,后因伴侍雍正生病,终得宠幸而生干隆。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又有一位周黎庵先生,得自逊清遗老冒鹤亭的说法,写成了〈清干隆帝的出生〉一文,内容比王闿运的更富传奇性,更引人入胜。他说:干隆出自海宁陈家「其所持理由,皆不充分,无足深辩」。冒鹤亭告诉他的才是信史。冒先生的说法约有:(一)干隆生母李佳氏,盖汉人也。(二)雍正有一年随父皇康熙到承德打猎,射得一鹿,因饮鹿血而躁急不能自持,身边无从妃,「适行宫有汉宫女,奇丑,遂召而幸之」,不料这随便发洩的露水姻缘,乃种下了龙种。(三)第二年李氏女子临产,康熙急召雍正来承德诘问,雍正承认不讳,干隆生后乃成为皇裔。(四)冒鹤亭还根据「当地宫监」传闻,确指李女在避暑山庄一处「倾斜不堪」的马厩内生下干隆,日后清廷每年都列专款修理「草房」,正为重视干隆出生场地之故。

由于此上两家的文笔生动,内容曲折多奇,又加上后来有人考证认为甚为可能,干隆生母为承德李氏贫家女说也被不少人视为信史了。不过「青史字不泯」,要想「对歷史肆无忌惮,毁记载之信用」也是不可能的。以「贱婢说」而言,第一、清代选秀女的制度森严,不是随便可以冒名参选,更不可能临时混入而被选中的。第二、清朝皇室成员在《玉牒》上都有详细记载,尤其新生婴儿不仅即时报呈宗人府,而且有一定的手续,生母与子女要想窜改登录《玉牒》谈何容易。第三、干隆生日为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清宫多种档册都有明确记录。承德李姓丑女应在前一年九月中怀胎才是正常。冒鹤亭也了解这一点,他说雍正去承德打猎时是「冬初」;可是康熙到承德山庄避暑,据史料所记,是四十九年五月初一离京,九月初三回銮,当年闰七月,因此「冬初」之说不确,若说这一年雍正与李氏丑女在七、八月间野合怀孕,则干隆在生母腹中至少有十一个月,或是更长,这与一般生育情形不合。第四、有人考证说在干隆出生的康熙五十年七月,原先留在京城的雍正,突然赴承德,认为一定是为了「有极重大事情需要请命皇帝」,所以联想到李氏丑女当时大腹便便待产,康熙急召雍正去面质实情,雍正才有承德之行。

然而根据现存的满文档案,我们可以看出:当年雍正与他三哥胤祉确实留在京城办事,不过到六月间,康熙手谕他们留京的兄弟可以分批到承德去度假,留守北京的皇子胤祉、胤禛、胤禟、胤乃联名上书,遵旨拟出两项建议,请父皇康熙定夺。康熙后来批示:「皇太后既在此,则准五阿哥留此,十二阿哥、十四阿哥回京。换四阿哥、九阿哥在雨季前速来此,三阿哥不必来,可明年来。俟朕回宫,再行明确编班降旨。」四阿哥就是雍正皇帝胤禛,可见康熙是让留京办事的儿子们也轮班去承德「住夏」,并非因重大事务面质的问题发生。第五、关于「草房」每年修缮的事,确是清廷重视这些古老建筑的表示,为什么政府重视它们呢?原来草房为雍正时所建,并为它们题过匾额。干隆也曾几度访问过草房,还作过不少首诗。但是诗文的内容不是为他出生或是怀念他的「丑女」母亲的,而是强调他父亲雍正在世时节俭美德,并用以垂示子孙的。例如「草堂栖碧岭,朴构称山林」、「岩屋三间号草房,朴敦俭示训垂长」等等,都是说明雍正造草房是训示子孙要俭朴。干隆生于马厩一说显系于史无据。
书摘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永明音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