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野史趣闻
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等。特别是雍正七年,雍正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雍正当上皇帝,说法是,雍正是篡改康熙的遗书,本来康熙是想让十四阿哥当选皇位的,可是被雍正一改,就把十给去掉,变成四阿哥了。还有就是雍正指着剑架在康熙的脖子上,逼康熙选他。对于众多史学家的考证我不想评论,但我认为,以上佐证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雍正能否继位的最大原因不在本身、隆科多、年羹尧。最能影响雍正能否继位的是康熙皇帝。从康熙皇帝本身分析,我认为雍正继位有着不同的解释。
康熙帝少年继位,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抗击沙俄,励精图治、拓土开疆,使大清一举跻身一流强国之列,奠定了中华版图,从而与俄国的彼得大帝并称“东西二帝“。像这样一个皇帝会在雍正继位中毫无影响吗?会让雍正篡位夺嫡吗?我认为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像康熙帝这样饱经风雨艰难创业的君主,对后世之君的要求绝不仅仅是恪尽孝道,宽厚仁和如此简单,他需要的是一位守成进取之君。康熙年间,为巩固统治,连年征战,到康熙晚年已是国库空虚,康熙为人宽厚仁和,以致晚年间吏治腐败,贪污成风。对此情形皇帝并非不知,但此时康熙帝已是有心无力,因而他定会把整饬朝纲的希望寄予后继之君。纵观康熙最为钟爱的几位皇子:皇二子、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二皇子复而又废,八皇子胸有城府、待人宽厚但其党羽甚众且缺乏果敢、十四子年轻气盛、有勇无谋,因而最能成为康熙心目中的继位之君唯有四皇子胤禛。知子莫若父,胤禛虽表面衣服洒脱、不参党争、不闻政事,自号“圆明居士”一副超脱世外之情,但其暗中一直在积蓄实力,其与隆科多、年羹尧、胤祥等朝中要员交往非常,实力非同小觑。完全具备继位实力。这些事不可能瞒住康熙皇帝,胤禛为人清廉,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选其继位定能铁腕手段肃清吏治、整饬朝纲。胤禛勤勉谨慎,意志坚强,只有具备如此条件,才能在江河日下的大清朝坚持己见,不惧各种力量,锐意改革。倘若将皇位交给其他皇子,清朝可能维持,但绝不可能中兴,清朝霸业定会就此倾颓。正因为四皇子胤禛本身的这些特点,定能使他成为康熙心目中唯一一位守成进取之君,才能让他继承帝位。
本文作者:TT小张谈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