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实现人生美好理想的通天塔。野史趣闻
《圣经·旧约》里有一则关于通天塔的故事。原本世界上只有一种语言,人们为了解天上世界的奥秘,便决定在巴比伦建一座可以通往苍穹的巨塔。上帝知道后,惧怕大家团结一致,便下令让所有参加建塔的人说各自不同的语言。语言不通,彼此无法交流,导致隔膜、猜想和纷争不断,人们建塔的宏愿最终以一场混乱的争斗而结束。从此以后,世界上便有了各种不同的语言。
这只是《圣经》里的一则故事。人类使用不同的语言,当然不是什么上帝的意志。现实中,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已成为不同民族互相交流、世界文明不断延续、人类对未来世界不断认知的一种工具。国际上公开发表的一流科学论文几乎都使用英语,国际互联网内容中使用英语的占所有语言总量的80%。英语水平甚至被用来作为衡量国民素质、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数。英语语言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文与自然、科学与社会、个人与宇宙的大千世界。可以说,英语本身已经成为一座通天之塔,她直指云宵,让我们每一个努力攀登的人借助它去实现人生的美好理想。
攀登这座巨塔,自然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只有在攀登的征途上留下深深足迹的人,才会体会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魅力。欣赏英语佳句、品读英语文本会使我们乐而思学,乐而探究,乐而质疑。
认真学好英语,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母语。英语和汉语由于各自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差别甚大。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Ezra Poud)(1885-1972)倾慕中华文化,曾试图将中国《诗经》里的诗意涓细无遗地翻译成现代英语,然而,他的这种努力,由于英汉语言的巨大差异,最终没能成功。让我们通过实例来感受英汉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和巧妙。
1981年底,《科学美国人》杂志的“数学游戏”专栏编辑马丁·加德纳退休,由D·郝夫斯达德接替,郝夫同时把专栏改名为“算术魔力”。郝夫的第一篇文章写他首次拜访加德纳,看见一张写有 “There no verb in this sentence”(“此句无动词”)的字条时,一下子感到一种强力的吸引和挑战。他把这类句子称为“自指示”句式,由此引伸和讨论了许多与“自指示”有关的语言、逻辑、艺术和哲学上的命题。
当我们尝试翻译中文古典诗歌时,我们也会感到类似的挑战。一些在我们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们看来最易懂的诗句,却正是这样的无动词句。《诗经》开篇的《关雎》便是如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难看出,这一诗句少了一个系动词。汉语,特别是古代汉语,常常是不带动词的。系动词在汉语现代诗当中也比英语诗用得少得多。不用系动词,只用一个名词加一个形容词组成一个句子,如“天冷”。如果运用到杜甫的诗中,便有意想不到的妙处。“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秋兴八首》)这里的动词“沉”与“坠”是用来修饰后面的名词的,所以两句仍属于无动词句。将这样的句子译成英语,不知要出多少花样。我所见过的最好的翻译是:“Like lowering clouds, wave-tossed rice grains blackened/From dew-cooled lotus pods, flower pollens dropped red.”
英语一般是要有动词在句子里的,而且动词还有性、数、时态、语气等多种语法功能,使得动词在句中的作用异常重要。然而这种英语语法的限制,并不存在汉语诗句中。发现这一点的,也是诗人庞德。他对中国古代汉语诗句中的这个特点极为醉心,甚至认为西方应该学习这种不含动词、不合英语语法的写诗方法。我们的古人注重这种“自指示”或者说“自敛”的诗意,这使得诗句有一种朦胧的意境。如此意境,向为诗家所求。孔子说:“诗无达诂”;司空图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严羽说:“言有尽而意无穷”。他们都是在言喻这种自敛的诗意和返朴归真的诗风。现代汉语多动词,特别是受西方语法分析的影响,已经很接近英语这一类语言的动词使用频率和覆盖范围了。由此看来,英汉两种语言又是相互影响的。也许只有在对语言的这种欣赏和陶醉之中,你才能领略到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美。
时常听同学们抱怨:英语学得好坏关键在教师。此话未必完全没有道理。听一堂好课如品香茗,其中透出的味道,大有让人不忍卒听之感。然而,当下的教学已远离握椠怀铅的时代,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对语言教学产生的作用可谓是革命性的,它带来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语言学习的实用化,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必备技能;二是教学资源的扩展化,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电脑随时在网上各取所需;三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由单一媒体拓展为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增强沟通交流本领的重要途径,理当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加快自身的变革。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我校等180所高校被遴选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全校上下对这一工作无不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从教学大纲、改革方案和设备投入等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我校的教改实验报告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又被遴选为全国6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候选高校之一。2006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扬州大学等31所高校成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从180到60,再到31,这三个数字折射出扬大人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履。
英语是可以教的,更是学出来的。当前,对大学英语教学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保障有力的氛围在我校已经形成,我们应当十分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局面。与此同时,我们教学改革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严重的脱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是我们今后教改工作的着眼点。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是我们的唯一选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这座通天之塔;让我们共同努力,教学相长,期待用英语自如地进行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我坚信,当我们能用英语深入地了解世界的变化与进步,并借他山之石使自己个人进步并获得发展之后,我们在英语教与学上所洒下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本文作者:热门生活视野(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