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三个影子野史趣闻

2018-10-25 14:36:08

(作者:正气歌声)

《红楼梦》对“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小说是持批判态度的,所以作者就很刻意避免这一点。书中的许多人物,即便是那些身份、地位接近的人,我们也往往能通过他们的语言、行为和性格加以区别。比如贾宝玉和贾琏,贾迎春和贾探春,薛蟠与薛蝌,读者绝不会将他们混淆。

但很奇怪的是,同样在本书中有一个人物,作者却竭力要写别人像她,而且不止一个人像她。这个人物即是林黛玉。读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贾母替薛宝钗过生日那次,一个演小旦的戏子扮相和林黛玉十分相像,为此林黛玉大闹一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人也很像她。

在这三人中,大家最为熟悉的是晴雯。王夫人对凤姐说“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

第二个是尤三姐。兴儿对尤氏姐妹谈到林黛玉时,说“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

第三个则是龄官,“龄官画蔷”之时,贾宝玉“隔着篱笆洞儿”看到“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这三个和林黛玉毫不相干的人,为什么作者却要说她们和黛玉长得很像呢?仔细一想,这三个人性格上和林黛玉都有着十分相像的一面。

晴雯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环,她牙尖嘴利,敢作敢当,至情至性。在贾府主子眼里,是一个“咬牙难缠”的人物。当薛宝钗在贾宝玉房里呆久了,只有她明确地表示不满。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她的这一性格发挥到了极致,她敢于当着王熙凤的面发泄对王善保家的愤慨。

在所有丫鬟中,晴雯也是最有傲气和棱角的一位。平时她也宣称“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第37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和林黛玉挑剔周瑞家送的宫花行为简直是如出一辙。

而晴雯和林黛玉的关系也是相当好的,林黛玉“平日待她甚厚”,贾宝玉挨打后,也只有晴雯才能胜任给林黛玉送手帕的任务。

尤三姐则敢于藐视贾家的富贵权势。贾琏和尤二姐曾以为她想嫁贾宝玉,认为她“果然好眼力”,尤三姐很是恼火地“啐”了一口,“我们有姊妹十个,也嫁你弟兄十个不成?难道除了你家,天下就没了好男子了不成!”她明确表示“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她心中只守着柳湘莲,当他怀疑她的时候,她便以生命证明了自己的心迹,表现得“这等刚烈”。

龄官爱上了贾蔷,就一心一意地沉浸在对他的爱情之中,连贾宝玉来找她,她也看不上,不理不睬的,很是冷淡,以致使贾宝玉“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龄官对贾蔷有诸多的刁难,也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刁难如出一辙。贾蔷买了一个会串戏的雀儿来给她玩,众女孩都说“有趣”,唯独她十分的生气,说“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我们”。这简直就是活脱脱的另一个林黛玉,敏感过头了。其实这种敏感的背后是一种和林黛玉一样的自尊心。龄官不仅有林黛玉之态,还颇有林黛玉之神。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人都是《红楼梦》的底层人物,如婢子、戏子之流,作者却偏偏把她们写成和林黛玉十分的相似,用她们三人有力地衬托了林黛玉:至情至性,容不得半点的虚伪和做作!

脂砚斋在批语中说“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清人徐瀛也在《红楼梦问答》中说“袭人,宝钗之影子也,写袭人,所以写宝钗也”,“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写晴雯,所以写黛玉也”。张先之也在《红楼梦读法》中说,“是书叙钗、黛为比肩,袭人、晴雯乃二人影子也”。由此可见,这样的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一致认同。

影子是主体的附属物,并不能脱离主体而存在。在《红楼梦》中,虽然晴雯和袭人都是两个完整的艺术形象,都有其独立的意义,但从全书的格局来看,她们都是为了衬托林黛玉和薛宝钗而设立的,这应该是她们存在的最为重要的意义。

从影子和主体的相像之处来看,袭人身上有诸多之处像极了薛宝钗。而晴雯和林黛玉之间也有着为数众多的相同点,这也是大家所公认的。

晴雯之于林黛玉,袭人之于薛宝钗,是属于传影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是不是《红楼梦》作者独创,我没查证过。但是,《红楼梦》作者把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禁令人赞叹。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本文作者:吴氏红学(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