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很无奈,不要再黑司马懿啦野史趣闻
司马懿其实很无奈。
首先说司马懿的出身
司马懿的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司马家族世代为官,在当地可谓是名声显赫。按现在来说,司马懿是典型的官二代。但虽然出身高贵,司马懿年轻时却没有一般贵族公子哥的坏习性,他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由于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当时的南阳太守杨俊以知人善任著称,见过司马懿一面,就说司马懿“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俊不凡,绝非寻常之子。”就这样,司马懿年轻有为的名声就打出去了,还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就想让司马懿到府中任职,,当时的司马懿也是年轻轻狂,胸中一身正气,而且认为汉朝国运衰微,就装病不给曹操干活。但是曹操何等人也,等曹操做到丞相之后,霸王硬上弓,直接任命司马懿为官,让他平时跟太子来往,毕竟曹操势力太大,而且凶名在外,不能得罪,司马懿无奈,只能就职,从此踏上曹操这艘贼船。
再说长相
司马懿还是被逼着给曹操当官了,小伙子也确实有职业道德,心也放得开,既然已经无法拒绝,那就好好干吧。以司马懿的才干,又能得到领导赏识,按理说混的不差才对,而且跟太子关系也好,就算平步青云也不过分吧,然而并没有。相反,曹操还一直有意的压制着他的成长。
是司马懿外强中干,徒有名声吗?不是的,相反,他还经常给曹操出谋划策。比如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建议曹操可以趁刘备根基不稳,趁机收复蜀中,曹操不听,又比如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得到曹操的采纳,但是却没得到曹操实质性的封赏。又建议曹操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樊城之围,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
然而这些都没有得到曹操提拔,反而令曹操更加堤防他,归其原因,就是因为司马懿长得太霸气了,曹操在又一次观察司马懿时,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再加上司马懿确实很有才干,因此暗地里非常堤防他,甚至临死还要对儿子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反正按照曹操的想法就是,我知道你是人才,干活就行了,别想着上位。
是长得霸气遭您妒忌了?不的不说,长得好看也是一种无奈吧。
仕途
曹操去世,曹丕继位,由于司马懿与曹丕关系很铁,曹丕继位后马上提拔司马懿做了丞相长史,总该出人头地了吧,还是没有。尽管是铁哥们,曹丕却不敢忘记老爹的嘱托,还是继续防着司马懿。虽然升官,但是却只做些文职的工作,一直不给司马懿领兵权。曹丕要发兵攻吴,也只留司马懿在家看家,稳定后方。
还好曹丕只做了不到10年皇帝就挂了,临终前任命司马懿和另外两位为辅佐大臣。魏明帝继位,司马懿终于有机会执掌兵权。此时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奉命抗击,成功抵挡诸葛亮的北伐进攻,然而即使这样,还是要被黑,被对手羞辱,为了成全诸葛亮的名声,还被后人捏造个空城计恶心自己,没办法,忍吧,毕竟都忍了大半辈子了。你们开心就好,我就默默流泪,不说话。
要说魏明帝也是个短命鬼,23岁登记,36岁就挂了。还留下个未成年的儿子当继位,临死前托孤司马懿和另一位曹氏成员曹爽,偏偏曹爽看司马懿不爽,就利用职权一直排挤司马懿,给司马懿做没有实权的太傅,曹爽毕竟是皇亲国戚,司马懿又装病避其锋芒,曹爽独断朝政,嚣张跋扈,此时司马懿利用大臣对他曹爽的不满诛灭了曹爽,成功上位。然而,此时司马懿也老了,没过两年也跟着去世了。
即使死后,还要继续背着黑锅。他为后代铺好了康庄大道,他死后他的儿子孙子都在魏当权,权力大了,自然产生谋反的心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终于到司马炎的时候成功夺取帝位,还一统了三国,结束了持续一百多年的混战。然而后人却不约而同的把谋反的罪名强加到司马懿身上。司马懿泉下有知,或许也会无语吧。老子容易吗,年轻时被老板(曹操)坑,只干活不给权,有权了又被防贼一样防着,老子聪明才智不下诸葛,就对上几次,不分胜负,还被你们黑,这也够了,老子死了儿子孙子要夺权,关老子什么事,他们做皇帝我又坐不上龙椅,跟我半毛钱关系啊,实在是太冤了。
本文作者:老申常谈(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