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一座小城的“华丽蜕变”野史趣闻

2018-10-25 12:35:20

走进崇信县城,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大道、一撞撞拔地而起的高楼、一个个优雅宜人的小区、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树木、橡胶坝面波光粼粼的倒影,龙泉寺山前巍峨的龙柱,西区广场别致的建筑……炎炎的夏日,这座小城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记录着百姓与日俱增的幸福感,也彰显着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崇信县城只有三条街,总长不到3千米,而且面积窄小、格局简单,基础设施滞后。迈入新世纪后,该县把“高起点谋划,高力度投入,高标准建设”的思路注入城市建设之中,聘请规划设计机构,编制了建设规划,建设投入连年翻番,几年功夫,县城建设初具规模,令人刮目相看。

县住建局干部李小鹏告诉记者:“现在,县城面积比原来扩大了3倍多,达到了6.9平方公里,新增城区绿地面积21万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0.6%,全县城镇化率达到了47.47%。”

近年来,该县按照“扩张县城规模,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配置,提升县城品味”的定位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城市管理、住房及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实施了滨河路西段、新西街、青年路铺油,县城团结西路、东城区老街道、集贸市场改造,县城西入口、北入口和东入口综合治理,建成了西区广场、公刘园、新区商业步行街和橡胶坝一、二、三期等工程,县城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实施了县城供水、排污、垃圾处理、集中供热改造项目,启动了城区污水再生利用等项目,县城主体功能日趋完善;实施了世纪花园、芮河嘉苑、新西街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等房地产开发项目,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依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了“文化三馆”、保至善烈士纪念馆、汭龙堡农耕文化生态苑、商会大厦、金融大厦等一批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项目,建成了县文化体育中心。旅游、文化、体育等建筑群在汭水河畔拔地而起,进一步增强了城市文化内涵,县城品位显著提升。

此外,该县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在重点对县城街区、住宅小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增购环卫设施,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全面实施“三化”工程,采用先进设计理念,建成了一批品位高、质量好、与城市形象相适应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将亮化照明与建筑有机结合,对县城区主要景观、街路实施高标准亮化,形成了以公刘园景观亮化为主线,街路、楼体、园林绿地亮化相互衬托的新城区亮化体系,为县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是1950年从河南来到崇信县工作的。旧城面貌我至今历历在目:街道窄小、房子破旧,公共服务设施几乎没有。上世纪60年代,我外甥从河南来崇信,看到县城破旧的样子说,还不如我们那里乡镇建设得好,要我回老家去工作。前年,我外甥女和姐姐来到这里,她们看到现在的崇信,简直惊呆了,说,没有想到崇信县变得不认识了,山清水秀、人们生活安逸、休闲,服务设施齐全,你在这么好的地方退休生活,全家人都十分放心。”崇信县城变迁的见证者,77岁的马长春老人高兴的说。

如今,崇信县城是山连水、水绕城,街心公园、绿地广场,遍布全城,有三纵七横道路,四座城市公园,学校、医院、行政中心,成了人们休闲、养生、办事方便的宜居城市。现在的崇信,城大了、街宽了、路硬了、灯亮了,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据悉,今年该县计划投资14.32亿元,实施城镇化建设项目 30项。目前,龙泉寺景区停车场、县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世纪花园C区、汭河明珠、滨河路住宅小区老旧楼房棚户区改造等城镇化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如今,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每一位崇信人都会感慨:“小城崇信真的变美了。”

本文作者:忠实4026(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