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文化“三馆”打造百姓文化生活好去处野史趣闻

2018-10-25 12:33:41

7月23日,“全国网媒看平凉”采访团走进崇信博物馆。

每日甘肃网崇信讯(记者兰天)7月23日上午,由平凉市委宣传部和每日甘肃网组织的“问道崆峒聚焦平凉·全国网媒看平凉”采访团走进崇信县文化“三馆”,从历史文物、艺术作品中了解崇信的“前世今生”。

崇信县“文化三馆”是该县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龙泉寺景区容量,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而实施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由山西省建苑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级仿古建筑规划设计大师左国保先生规划设计,占地55亩,全框架结构,仿明清建筑风格。以博物馆为中心,东面图书馆、西面文化馆,南面建成鱼沼飞梁、古戏楼、文昌阁三个文化景观。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其中文化馆2400平方米,博物馆3300平方米,图书馆2200平方米,三个文化景观1700平方米。该项目于2011年7月开工建设,2014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6414万元。

“每到一个地方,想快速了解一个地方,我就会首先选择博物馆。”法制网副总编辑郑剑峰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对记者说到,“博物馆里的每一件藏品,都蕴含着不同层次的信息,一件展品的来源,制作流程,在当时如何使用,如何装饰,同类器物的外形与制作在历史长河中有着怎样的衍变,这些遗留下来的珍宝对现在又有怎样的价值,这些都值得思考,也非常有价值。而这些东西,不亲自看,从其他渠道是很难获取的。”

据崇信县博物馆馆长陶荣介绍,博物馆主展馆主题陈列《芮鞫文明--崇信历史文物展》。馆藏各类历史文物4234件,主要以新石器时代、先周、西周、战国(秦)、汉文物、北魏时期佛教石刻造像和近代名人字画、明清善本古籍文献为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219件;近代名人书画349条;明、清善本古籍文献2353册,公布为甘肃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3部26册。目前,整理出版《崇信博物馆馆藏书画集》一册,收录作品60余幅。

图书馆馆内设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崇信)支中心,馆藏图书2.59万余册,报刊杂志700余种,数字资源5.6TB,光盘800多张。

文化馆馆内设有华夏神韵根雕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印象崇信摄影馆、“陇原巧手”展馆、艺术展览中心、月辉民俗剪纸展馆6个展厅;舞蹈培训室、芮谷秦声聚乐苑、智能音乐教室等艺术辅导培训室6个、综合演艺厅1个、文化长廊1个,是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艺创作中心、艺术培训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免费开放以来,年均开展培训、展览、演出、交流等系列文化艺术活动100余场(次)。

文化“三馆”的建成,极大改善了该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龙泉寺景区的文化内涵,成为全县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和人们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服务场所,为加快文化旅游养生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国网媒看平凉”采访团走进崇信博物馆。

采访团在参观博物馆馆藏文物。

本文作者:张掖日报(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