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历史 祝福祖国野史趣闻

2018-10-25 09:30:53

徒步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9月3日,天安门广场晴空万里,瓦蓝澄净,人民英雄纪念碑直指苍穹。

上午10时,70响礼炮鸣响,五星红旗升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拉开序幕——

乐曲雄壮,脚步铿锵,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和雄姿勃发的英模部队战士在天安门城楼前同沐荣光;

战旗飘扬,军姿挺拔,阿富汗、埃及、俄联邦等17个国家的武装方队一一通过天安门;

铁甲生辉,雷霆万钧,坦克方队、导弹方队、无人机方队等27个装备方队气势磅礴;

呼啸蓝天,气贯长虹,预警机梯队、轰炸机梯队、歼击机梯队等10个空中梯队壮志凌云;

……

全世界注目此刻,亿万人热血沸腾,掌声和欢呼声响彻云霄。

盛大的阅兵,将人们的思绪拉回烽火连天的岁月。从枪林弹雨的“九一八”,到誓死不退的卢沟桥;从浴血奋战的平型关,到同仇敌忾的台儿庄……沉沦与奋起、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

那是一段无比惨痛的历史——

侵略者野蛮骄横,灭绝人性。日本陆相杉山元在卢沟桥事变时向裕仁天皇保证,日本陆军可以“在1个月内打垮中国”。日寇铁蹄所至,血流成河;屠刀所向,尸骨成山,仅在南京就有30万同胞惨遭杀戮,鲜血染红了浩浩长江。

1937年12月18日的《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着记者弗兰克·蒂尔曼·德丁从中国发回的稿件,标题是《屠戮意味着占领南京——俘虏全部被杀》。而在同一天的《芝加哥论坛报》上,记者耶茨·麦克丹尼尔的记录更是锥心刺骨:“我对南京的最后印象——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

那是一段无比壮烈的历史——

一寸山河一寸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奔赴国难,从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英雄将领,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前赴后继、奋勇杀敌、视死如归。

无数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最后她6位至亲至爱全部战死沙场。四川安县青年王建堂,请缨参军杀敌,老父王者诚,送给儿子一面白布大旗,旗的正中竟然是一个斗大的“死”字。旗子左边的小字写道:“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

历史不容忘却。全民族抗战的爆发,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的顽强抗击,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共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军民为此付出了伤亡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历史必须铭记。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展示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因为这些浴血奋斗和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家才有了今天的独立自主,我们的民族才有了今天的发展繁荣,我们的人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维克多·雨果说:“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首次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阅兵式上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70年弹指一挥间,征程未有尽时。抗战胜利,让我们获取了驱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现今的中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负责任、有担当、讲道义的世界大国。

“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阅兵式上的号召力重千钧。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弘扬抗战精神,就没有闯不过的激流险滩,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

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节点,我们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这隆重的礼仪,既是向过去致敬,也是向未来宣示:宣示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宣示我们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宣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13亿人共同奋斗,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前方!

致敬历史!祝福祖国!(记者 李志勇)

本文作者: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