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英勇殉国,可歌可泣,看了潸然泪下野史趣闻
秦钜,他是秦桧后人,具体什么关系呢?他是秦桧曾孙,名义上的曾孙,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秦桧作恶多端,后来身后却没有子嗣,于是秦桧收养了他妻子的兄长的私生子作为儿子,秦钜就是那个养子的后代。
怎么说呢?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当初金朝皇帝要入侵南宋,因为蒙古崛起,威胁到金朝,金朝就撕坏协议,进攻南宋,这让满朝大臣惊慌失措,当时的南宋皇帝就问大臣谁能领兵,可怜满朝大臣,都是难以堪当大任,唯有秦桧曾孙秦钜才符合要求,当时的老臣赵放就推荐秦钜做领兵大将,他认为秦钜,是好人选。但是就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了,几乎没有人支持,甚至一位大臣直接说“秦钜不过是奸臣秦桧的曾孙,先祖是奸臣,难道他还会是好人?我不同意,他要是在阵前投降那该如何,那到时候就危害国家了。”不得不说,这个神逻辑,我真的很佩服,难道先祖是忠臣,后嗣一定会是忠臣吗?毫无依据,一派胡言,不成立的判断,就像忠臣北宋范仲淹,他的后代范文程,就是为清朝走狗,这些东西本来就没有必然的联系。
赵放就思路很清晰“秦钜的确是奸臣秦桧的后人,但是能说他就一定是奸臣吗,这简直毫无关联,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我们不能用之前的人来判断现在的人。”说得好,忍不住想要拍掌。但是皇帝却谁都没有完全相信,就是让秦钜去一个前线战略要地去做防守,领兵大将却选了他人毕竟这些东西还是要谨慎啊,不得大意。
秦钜带着一家七口去到前线,积极防守,做好准备工作,他没有害怕,没有退缩,即使朝廷没有完全相信他,他也要用行动去证明自己,四年后,金兵的十万大军到了他的驻地,大军压境,面对威逼利诱,他没有屈服,没有动心,金朝人认为作为奸臣后代的他,也会投降,却不想碰了钉子。他一方面向朝廷告急,一方面积极备战,他,城只有3千士兵,还有满城不愿投降百姓,所幸他的伙伴郡守李城之也是精忠报国之人,两人齐心协力地抗击敌军,两个人志同道合。
他们打了一个月的仗,僵持不下,但是却有人想要投降了,两个将领,徐挥,常用,带兵开城逃跑,没有节气的东西,金兵趁机攻城,城破了,本来就是3千士兵,却要抵抗10万大军,如何扛住?
秦钜没有轻易放弃,和敌人打巷战,可惜还是抵挡不住,秦钜见大势已去,他冲回府衙,叫手下烧光仓库,后来在他的房间里面点火自焚,有属下要救他,他很生气地斥责“我一心为国捐躯,你要是想要偷生,你就活下去吧”就这样,跳进火里,被烧死,宁可死了也不被俘虏,这是文人最后的气节,被火烧死是很痛的吧,很悲壮,谁又说奸臣后代一定是奸臣呢?可惜生在乱世,不在太平年代,随后,他的家人也都跟着跳进火堆,没有一个人活下来,那位郡守李城之在城破后就已经自刎了,他的儿子李士允也是战死的,他的家人都是投河死的。
很敬佩他们为国牺牲的行为和精神,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呢?秦钜死了后,当地百姓为他修了一个庙,皇帝追封他义烈侯。
本文作者:趣谈历史那些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