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皇帝与权臣的巅峰游戏,宇文邕为什么能笑到最后野史趣闻
康熙与鳌拜,两种巅峰权力的对决,也是皇帝与权臣的较量。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存在着本朝的康熙与鳌拜,也就有了各自的皇帝与权臣的权力巅峰游戏。北周时期周武帝宇文邕和权臣宇文护的斗争,就是北朝版的康熙除鳌拜。

宇文护是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临死前,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侄子宇文护,让他保护和辅佐自己年幼的儿子们。没想到,宇文泰这个决定等于把绵羊交给了大灰狼,宇文护就是那头吃羊的狼。
宇文护废了西魏的皇帝,让宇文泰的儿子当了皇帝,建立了北周。但他才是北周真正的统治者,宇文泰的儿子只是一个傀儡。

没有人心甘情愿做傀儡,宇文泰的儿子也没有软弱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于是,宇文护接连废了两个北周皇帝。就这样,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当上了北周皇帝。
和两个哥哥的反抗不同,宇文邕很知道隐忍,他在自己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表现地非常配合宇文护,不但什么都听宇文护的,还极力讨好,就连诏书中都不直接叫宇文护的名字,而称他大冢宰晋国公。这让宇文护很受用,暂时消除了对宇文邕的戒备心。

接下来,宇文邕又做了一件很讨宇文护欢心的事。这件事和宇文护的母亲有关。
宇文护的母亲在战争中被北齐俘虏,母子分离了整整三十五年。为了讨好宇文护,宇文邕不惜花重金赎回老太太。老太太回来后,宇文邕对她也是竭尽奉承,凡是赏赐她的物件,一定是全北周最好最奢华的。每逢过节,宇文邕都要率领皇族亲戚向老太太行家人礼。这让宇文护非常受用,觉得这个堂弟不像前两个那么不懂事,对他的警惕也就有所放松。

宇文邕在隐忍中寻找时机。公元564年,宇文邕在宇文护的策划下攻打北齐。但战争失败,宇文护在北周的威望大大降低。宇文邕趁机拉拢了一批摇摆不定的大臣。他要逐渐建立自己的威信,慢慢积蓄力量,然后给宇文护以打击。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572年,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宇文邕决定除掉宇文护。他和宇文护一起去见太后。在路上,宇文邕一边走一边跟宇文护拉家常,两人说到太后,宇文邕不无忧郁地说,太后年纪大了,但是好饮酒,这样对身体不好。我们作为晚辈屡次劝谏,她老人家就是不听,不如,请兄长去劝劝太后。说着,宇文邕从怀里掏出一篇写好的文章《酒诰》,让宇文护以此劝说太后。

宇文护没有多想,一口答应下来。两人来到太后的宫殿,宇文护就按照宇文邕说的那样,对着太后读起了《酒诰》。
就在宇文护专心读文章的时候,宇文邕趁其不备,举起一块玉珽,在宇文护的脑袋上猛地一击。宇文护跌倒在地。宇文邕怕宇文护死不了,又让身边的宦官用刀砍杀宇文护。可是,宦官胆小,连砍几刀都没有击中要害。这时候,躲在一旁的宇文邕的弟弟宇文直跑了出来,和宇文邕合力杀死了宇文护。

这场景比一千多年后的康熙除鳌拜还精彩。皇帝亲自下手除掉权臣,这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宇文邕的决断和勇敢由此可见一斑。
在权力的巅峰,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宇文邕做到了,他靠的是两个字:隐忍。在隐忍中培植实力,在隐忍中寻找时机。宇文邕做的很漂亮。
杀了宇文护,宇文邕又逐渐消灭了宇文护的残余势力。这样,北周的大权才真正掌握在宇文邕手中。之后,宇文邕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北周转弱为强,并最终消灭以前比自己强大的北齐。
本文作者:读史坊(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