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不懂《矛盾论》岂能不失生辰纲?(二)野史趣闻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见《矛盾论》)
孰重孰轻
在《智取生辰纲》中,主要存在人与环境的矛盾(见拙文《杨志不懂“矛盾论” 岂能不失生辰纲?(一))、人与人的矛盾。因为人与人的矛盾复杂多变,不可捉摸,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在各种矛盾中居于主要矛盾的位置。所以,我们分析的重点自然放在这一点上。
“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见《矛盾论》)
孰主孰从
文中,人与人的矛盾有两方面,一是劫纲一方即晁盖方与护纲一方即杨志方的矛盾,这属于敌我矛盾、生死矛盾;二是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后者如果仅从事理上来推论,显然属于矛盾的次要方面,因为它原本是可以调和的,并不像前者那样激烈到必须以命相搏。
“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在矛盾发展的一定过程或一定阶段上,主要方面属于甲方,非主要方面属于乙方;到了另一发展阶段或另一发展过程时,就互易其位置,这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的。”(见《矛盾论》)
水能成冰
我们且看一看人心不和这种矛盾,怎么转化成为杨志失败的根本原因?作者写杨志一行众人的内部矛盾,按地位高低分三类入手。
一是地位居于最底层的众军汉与杨志的矛盾。
作者写来变化多端,摇曳多姿。请看:
“厢禁军……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只写众军汉挨打,不写反应;
不久,杨志仅大骂“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作势要打。众军尚未挨打,已生怨心;
之后,“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呐呐地怨怅”,再遭赶打,已然口出怨言;
再其后,“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这时,即便痛打之下,也有不听了;
到后来,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众军汉更是一齐叫将起来。杨志虽只喝骂,仍难阻群情愤激;
到最后,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这次第,已是武力升级,对抗加剧,不可扭转了。
真是:鲁莽杨志,不恤下情,一味打骂惹众怒;粗野英雄,不顾民意,只管责罚失人心!
喝骂
二是地位居中的两个虞侯与杨志的矛盾。
因其身份尊于众军汉,所以杨志并无责打,多是喝骂。奈何奸佞小人,惯能拖人后腿;狭隘之徒,喜作挑拨离间。
从一开始,杨志嗔怪“你两个好不晓事!……”那虞侯便敢还口:“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恁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
到腹诽:“这厮不值得便骂人!”
再到告状:“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会做大!”
直至怂恿:“相公也只是个人情话儿,都管自做个主便了。”
并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挑唆,到最后,更是对杨志的话全然不屑:“我见你说好几遍了,只管把这话来惊吓人!”
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分裂
三是地位最高的老都管与杨志的矛盾。
从一开始这个自大的老奴就自恃身份,不是相公交待“休要和他别拗”,早就打算给杨志好看了;
之后,遭杨志抢白“你也没分晓了!……”他就言语示威:“我自坐一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并且端起架子,自顾用行动抵触了;
后来,干脆撕破脸皮,直接开骂:“杨提辖!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自大老奴,奸滑无比。骂提辖,声色俱厉,似替众人主公道;夸奶公,厚颜无耻,实为一己揽人心!真是:托大奴才,狐假虎威,常怀二心难成事;肖小鼠辈,狗仗人势,定坏一致岂作为?
杨志的领导权已告名存实亡,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试想:当一个领导人被完全架空的时候,他就只能陷于有令不从的无奈境地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当杨志的阵营从内部发生分裂之后,就彻底失去了抵御的能力。原本势均力敌的双方就呈现出了完全一面倒的态势了。
本文作者:剑客谈教育(今日头条)
-
Tags: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