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智取生辰纲事件的背景帝野史趣闻

2018-10-24 20:36:49

青面兽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刀马娴熟,精明强干,一出场就和林冲斗个不分胜败,瞬间就吸纳了梁山泊主王伦这样的高端粉丝。就是这样一位英雄豪杰,却沦为一百单八将中最惨的“背景帝”,一辈子都摆脱不了押送生辰纲失败的污名。

说起来,杨志是很有上进心的,运送花石纲失败后,一直在外地避难。好不容易遇赦,杨志马上准备“跑部钱进”,去东京枢密院活动关节,希望谋个一官半职,以求封妻荫子,对得起杨令公子孙的名号,但是由于活动资金有限,等到面见高俅时,钱已经花光了,最后遭高俅一顿奚落,赶出殿帅府。

当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将门之后杨志也有流落在东京街头的一天。无奈之下,杨志只得拿出祖传宝刀,卖钱过活。这人要是倒霉,喝了凉水都塞牙,在街头卖个刀也能碰上了牛二这样的无赖。杨志恼怒之下杀了牛二,经开封府审理,断了个“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之罪,刺配北京大名府充军,宝刀也以凶器为名遭收缴处理。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是蔡京的女婿,在大宋朝也算是能够被认可的官二代,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好不威风。要说梁中书比正牌官二代能力还是要强的,他起码有个优点,那就是基本能做到唯才是举,择优录用,只要是有能力,他就会使用,甚至可以不追究过往履历。

话说杨志在大名府脱颖而出,比武场上赢了周谨,平了索超,被梁中书破格提拔为提辖之职。施耐庵行文至此,一副经典的“大宋梦”的军官成长画卷映入诸位的眼帘。但像施耐庵这样的大才,又怎么会书写这样平凡的故事呢,这些本已曲折的人生经历,其实都不过是另一出大戏——“智取生辰纲”的前奏而已。杨志看起来英武超群,其实不过只是衬托晁盖、吴用等人智慧的“背景帝”而已。

翻遍水浒全书,除了后期上梁山的降将之外,没有像杨志这样窝火的,而杨志落草的理由也显得很窝囊:因玩忽职守,失陷了生辰纲,怕检察院追究责任而畏罪潜逃。作为水浒八骠骑之一的名将来说,这样的经历其实就是人生污点。

其实生辰纲被劫,早在从北京大名府出发之前就已经是注定的了。梁中书对外宣称要重用杨志,但实际上对杨志还是不信任,还要派出心腹谢都管和两个虞侯,对杨志进行牵制,杨志治军严厉,对手下军校一有打罚行为,谢都管和虞侯就看不惯,处处给杨志设绊子,嫌隙既生,无论是谁来劫生辰纲,都已经有了很高的胜算。更何况是水浒第一智囊吴用领军的团伙呢。

即便如此,杨志仍然不是白给的,他心思缜密,即使有谢都管等人的羁绊,要他上当,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才有吴用的精妙构思,任你杨志谨慎小心,也逃不出吴用的掌心,最终硬是让杨志慨然长叹,投子认输。

运送生辰纲失败,要说杨志一点责任没有肯定也不对,他首先在管理军校时简单粗暴,抬手就打,张口就骂,这很容易让他与大家离心离德,此乃治军之大忌,再加上谢都管等人的煽风点火,杨志已经快成了独夫民贼。大家都已经不服他了,即便杨志的想法再正确,也难以得到贯彻执行。最重要的一点,杨志在同谢都管协调关系上也有失误之处,谢都管是梁中书身边人,也是老同志,对待像谢都管这样的人,千万不能有任何轻慢之意,一定要先捧舒服了,再当成老爷供好了,这样才是上策。

千不该,万不该,梁中书不应该派出两个“运营中枢”,人为地给运送生辰纲增添难度,如果大权尽赋杨志一人,这个任务说不定就完成了,梁中书看起来是在给这次行动添加“双保险”,结果“双保险”变成了定时炸弹,行动终归失败。其实,很多所谓的“双保险”往往都成了行动失败之后,问责时双方推卸责任的利器,谢都管等人清醒后将罪过尽数推给杨志,也就不难理解了,而杨志再也无脸面再见梁中书,只能放弃封妻荫子的梦想,简单落草了事。

杨志也不能再怪自己命不好,“智取生辰纲”这一著名事件的“背景帝”的名号,他一辈子都去不掉了。

本文作者:且慢明朝(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