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个真实的“拼命十三郎”——和硕怡亲王胤祥野史趣闻

2018-10-24 21:00:50

在康雍朝萧墙内那纷繁复杂的政斗漩涡中,有这么一位让女人们为之倾倒,男人们也要为他叫一声“好”的皇子,在父亲康熙眼里他志虑忠纯、嫉恶如仇,在皇兄雍正眼里他公忠体国、才干卓著,在世人眼里他文武双全、侠肝义胆。

他便是粉丝众多的拼命十三郎,满清王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的 和硕怡 亲王胤祥 。雍正即位后,因避名讳,改称允祥 。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胤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帝对这个儿子是相当喜爱的,每次康熙外出总要将胤祥带在身边。胤祥能文能诗,书画俱佳,而且还精于骑射,曾手刃猛虎 ,见者无不佩服他的神勇,加之其疾恶如仇、好打不平的性格,又被称之为“侠王”。随着皇子们夺嫡争斗的日益激化,胤祥很快也被卷入其中。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太子胤礽被废,胤祥受此影响被圈禁一年(即因其为所谓废太子一党)。废掉胤礽后康熙帝对诸皇子信任大减,皇子都要轮流陪伴康熙帝出巡,但没有把胤祥列入其中。从此时起胤祥似乎失去了皇父的喜爱,终康熙之世,胤祥既无重用,也无受封 (康熙此举实为保护胤祥并借机磨砺他的性格,但胤祥并非如电视剧中所说的被圈禁十年,只是失宠)。

十三也是自幼丧母,这两个在皇宫里同样缺乏母爱的兄弟就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即使血缘关系不若和十四那般紧密,但是两人的关系却远比普通阿哥要深厚的多。

十三性格乖张,潇洒任性,除了四哥谁都放不在眼里,所以称为“拼命十三郎”而非步步惊心里只有口头称呼,却兢兢业业,只卖命不拼命、本本分分的十三郎。康熙就是嫌十三爷太过嚣张妄为,惩罚打压磨去戾气。十三爷后来安分好多,成为十三贤王。

雍正继位后,对一众兄弟多加打压,其狠戾之名如雷贯耳。唯有十三,是他全心全意信任的兄弟。当一众兄弟都暗自担心自己的命运前途时,只有十三扶摇而上,被任命为怡亲王,总揽天下事。

在后来的康雍政权交替之际,初登皇位的雍正不断受到八爷党的质疑与侵扰,此时也正是胤祥的力佐才使新生政权转危为安 。(康熙诸皇子中,唯十三子胤祥和十四子胤禵在军界有一定影响,只不过当时隶属八爷党的胤禵正在西北用兵,而与雍正手足情深的胤祥则掌管着京郊丰台大营的兵权 。)

雍正即位后,胤祥立刻被擢升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时由闲散贝子进封为实权的 和硕怡 亲王 。胤祥处事周密、勤勉不怠,在其辅政的八年中,整饬吏治、充盈国库、兴修水利、用兵西北等可谓职任繁多、综理万机,同时他还倡导成立会考府这一现代审计机构的雏形 。雍正帝曾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 。”

被视为铁血无情的雍正帝,却说“怡亲王建祠后,或怨朕之人,不得逞其志而迁怨于王,以泄悖逆之私愤,妄生谤议,暗事摧残者必有之,然此皆与朕为梗,与王无涉也。若朕万年之后,吾弟之隆盛功德,百世流芳,愈久愈能彰显处,朕可预信矣 ” 意思是说,所有坏事都是我做的,和十三无关,以后十三是要流芳百世的,至于自己就算遗臭万年也不在乎。其中蕴含的兄弟情义着实让人感动,谁又能说雍正没有感情?恰恰相反,他的爱恨都很极端,对一个人好到极致,也可以狠到极致(可以参看八爷党的下场),私以为可能与他从小被德妃忽视有关。

在骑术、箭术方面都很精通的胤祥应该说身体是比较强健的,那么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据了解,胤祥在年轻的时候有患上风湿病,虽然一直都有在调养,但身体还是比以前差很多。后来雍正做上皇帝后,他又忙于政事,身上的负担大了很多,更没有时间去好好调养身体。

后来在帮助雍正寻找陵园地址的时候,身体病况更加恶化,在此期间,雍正一直都有让御医陪伴在他的身边,照顾他。最终胤祥还是因病去世了,当时的他也就只有44岁。

原来历史上的胤祥和影视中的形象还是有相同的地方的,是一个文武精通的人才,在政治上面也是很有成就的。只可惜因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再加上过于劳累,最后落了一个病死的结局,这真是太可惜了。

本文作者:历史纪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