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大战役,为什么都是弱势的一方反败为胜?野史趣闻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三国时代,时局动荡,军阀之间为了地盘和人口,彼此之间争夺不休。期间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其中,以三国三大战役最为著名。为什么说这三场战役最为有名呢?因为它们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开战前弱势的一方逆转局势,赢得胜利;而气焰嚣张、实力雄厚,被普遍看好的那一方,却遭遇惨败。
这是哪三场战役呢?
官渡之战
交战方:袁绍、曹操
双方兵力对比:袁军10万,曹军3、4万
结果:袁军惨败,袁绍忧死,曹操统一北方
198年,袁绍攻破易京,击杀公孙瓒,一统青、幽、冀、并四州,成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当时曹操正击败了吕布、袁术等势力,并且控制着汉献帝,拥有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双方这个时候隔河而治,争战在所难免。
200年,袁绍亲率10万大军南下,曹操率军在白马、延津两战取胜,但依然抵挡不住袁军的军锋,退到官渡据守,双方形成对峙。曹操少军少粮,相持一百多天后,形势十分紧迫。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袁军内部发生分裂,谋士许攸叛逃曹操,献计烧毁乌巢袁军粮草。形势急转直下,袁军全线溃败,袁绍仅率领800余骑退回河北。

此战后,袁绍集团一蹶不振,最终曹操集团统一北方,号称“四世三公”不可一世的袁绍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赤壁之战
交战方:曹操、刘备和孙权
双方兵力对比:曹军20万,孙刘联军5万
结果:曹操败回北方,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形成和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208年7月,远征乌桓胜利后的曹操,趁着荆州牧刘表病重,率领大军南下。曹军轻装急进,直击襄阳,刘表当即忧死,其子慌忙投降。曹军接受荆州降军,数量达到20万左右,实力大增。刘备在退往江夏后,和孙权结盟,连同周瑜、程普合军5万在赤壁抵抗曹操。

曹操横槊赋诗,何其雄壮
最终,孙刘联军采取火攻,一举击败曹军,曹操狼狈退回北方,和统一天下的机会失之交臂。
夷陵之战
交战方:刘备、陆逊
双方兵力对比:刘备5万,陆逊5万
结果:刘备惜败,蜀汉元气大伤,率先被灭
214年,刘备攻下成都,自封益州牧;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自封为汉中王,同年底,关羽率军北进襄阳,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一度要迁都避其军锋。短短十年间,刘备从在新野寄人篱下、当阳抛弃妻子的失败人士,摇身一变,成为最具实力的一方诸侯。
因此,他不能容忍孙权的破盟、关羽的遇害。220年,刘备登基称帝后,急忙率领精锐士兵进攻东吴。刘备气势汹汹,一举深入吴境三百多里,才被陆逊挡住在夷陵。最终,刘备军却被名不见经传的陆逊用火烧连营之计击败,灰溜溜逃回永安,无颜再回成都,最终老死此地。

英雄落幕,白帝托孤
古语云:骄兵必败。从三国三大战役中折射出来的道理,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本文作者:历史故事里的哲学智慧(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