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与《盘江考》野史趣闻

2018-10-24 19:35:04

文化史上有一些看似寻常的脚步会被时间记得,徐霞客那一天来到曲靖的脚步就是这样,这几乎是曲靖这个远离中央集权、偏远蛮荒又神秘莫测之地,以旅游目的地的面目第一次呈现在世人面前,由此,曲靖进入一个更广阔的文化大视野。

徐霞客《盘江考》一文与曲靖直接相关。这篇文章是徐霞客旅行考察了桂、黔、滇三省后,为纠正大明《一统志》谬误而作的一篇地学论文。“南北两盘江,余于粤西已睹其下流,其发源俱在云南东境。”一开篇,徐霞客就开宗明义,点明主旨。在《盘江考》中,徐霞客明确记述了南盘江的发源地:“南盘自沾益州炎方驿南下,经交水、曲靖,南过桥头,由越州、陆良、路南,南抵阿弥州境北,合曲江、泸江,始东转,渐北合弥勒巴甸江,是为额罗江。”徐霞客因此成为第一个详细记述流淌千万年、养育亿万珠江人民、孕育悠久珠江文化的南国大江珠江正源的人。

徐霞客作为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他三次来到曲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弄清南、北二盘江的来龙去脉,在交通发达、信息通畅的今天,只要一点点敬业精神就可以做到,而在 470 多年前徐霞客那个时代,更多的需要一种决心、勇气与毅力。

在中国传统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文化大洪流中,徐霞客主动选择了终生行走,边走边记,从而使他的《徐霞客游记》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徐霞客的考证态度是非常严谨的,《盘江考》记述了他一路跋山涉水考证源流的过程。在此之前,大明《一统志》把贵州盘县境内的大黑山定为南、北盘江的发源地,徐霞客旅黔途中所得结论也以它为是。等他遍考南盘江水系,方才发觉《一统志》的误勘,这就需要修正勘误。虽然《一统志》如是说,而“起潜与余谈之甚晰”,但是,他并不拘泥,而是根据实地考察最终确认南盘江发源于沾益州炎方一带,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正确地指出了南国大江的源头,这是徐霞客游滇的最大功劳,而更可贵的是他以实地考证所得第一手丰富资料而形成了科学的依据。在该文中,他的敢于怀疑还表现在对“白石江战役”的态度上面,他考察了沐英、傅友德与达里麻展开大战的白石江,过白石江时见白石江“源短流微,潆带不过数里之内”,由此发出疑问,“沐西平曲靖之捷,夸为冒雾涉江,自上流渡而夹攻之,著之青史,为不世勋,而不知与坳塘无异也。”敢于怀疑距自己已 257 年的历史,这又需要何等勇气?

人们称赞徐霞客的文字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一点也不为过。他以自己的苦旅,让行程充满魅力,又以自己的至真至情至性让他的文字活色生香,如对自己投宿的沾益乡绅龚起潜家一场“堂会”的记述引得多少人对曲靖本地戏剧追根溯源,对翠峰山朝阳庵中一树桂花的描写,一句“桂芬菊艳,念此幽境,恨无一僧可托”让人长声叹息。他是为了考证而出行,在旅行的途中又收获情趣,表现出一种生命气息,正所谓“得趣故在山水中”。与《徐霞客游记》的其他篇目相比,《盘江考》虽更侧重于“考据”,但短小精悍的《盘江考》中,质朴而绮丽的叙述并不少见,如对三宝温泉的记叙:“泉可浴,泡珠时发自池底,北池沸泡尤多,对以六角亭,曰喷玉。”对师宗、罗平一带喀斯特地貌的描述:“盖此丛矗怪峰,西南始此,而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此又其西南之极也。”……诸如此类朴质自然但情深意重的记述,使滇东北这块古老的山水呈现出一种迷人的“生命情调”。

曲靖人民感谢徐霞客,因为是他让世人了解了曲靖,是他让曲靖在浓墨重彩的历史中画上了纤巧雅致的一笔。曲靖城西郊的寥廓公园是这个城市历史最早、最有文化内涵的公园,内有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泥盆纪陆相岩层,人们在这里为徐霞客立了一尊雕塑,青衫灰履,昂首端坐,右手扶杖,目光炯炯,这样的姿态,极好地表现了徐霞客虽历经磨难而不悔,仍然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人们知道,他不会停歇,他永远都在路上。

本文作者:曲靖电视台(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