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全面诠释刘贺野史趣闻
《图说海昏侯》丛书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6年10月
□本报记者杨淑玲
三卷本《图说海昏侯》丛书,由《刘贺其人》《刘贺其墓》《答疑三十六》组成,近日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介绍了西汉海昏侯刘贺由昌邑王到汉废帝到海昏侯的传奇人生;介绍了高票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以及考古发掘所获得的5万余件青铜器、车马器、金器、玉器、漆器、简牍等珍贵文物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考古价值;并从36个方面回答了网民、读者对海昏侯奇特的人生、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等相关谜题的答疑。三本书在结构上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结、相互补充,成为一个完善的整体。日前,《读书》就《图说海昏侯》书里书外采访了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社长)汤华。
《读书》:《图说海昏侯墓》丛书让刘贺可视化,引导读者进入现场。那么从艺术角度,如何解读刘贺?
汤华:帝、王、侯聚于一身的刘贺,虽然在政治上是一个失败者,但帝王家熏陶与培养的艺术气质伴随着他的一生。
从海昏侯墓出土的大宗文物看,他是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出土于大墓、乐器库中的编钟、琴、瑟、编磬、青铜錞于、排箫、围棋盘、砚台都是最好的佐证。刘贺钟爱艺术,还体现在大墓车马坑随葬的彩绘车纹饰十分精美的银质当卢、错金银当卢、青铜错金银衡饰件等艺术价值极高的车马器上。虽然这些艺术品已穿越时空2000多年,出土后还依然光彩夺目,令人浮想联翩,折射出墓主人身前的艺术品位。
《读书》:《刘贺其墓》一书中涉及考古发掘所获得的5万余件珍贵文物。哪一件宝贝让您最震撼?
汤华: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近5万件,件件珍贵,其中有许多无价之宝。而最令我震撼的一件是青铜雁鱼灯。它不仅在造型设计上别具一格,挺拔的大雁扭过长长的脖颈衔住一尾鱼,而且作为油灯的功能设计更是巧夺天工。在功能设计上,鱼身下接灯罩盖,油灯点燃后产生的烟气由鱼身收集,通过大雁长长的脖颈进入雁体,渐渐消溶于雁体内灌注的清水之中,巧妙地化解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另外,它的灯罩是由两片弧形铜板组成的,可以左右开合,用以挡风、调节灯光照射的角度和强度,处处都关照到了。在造型美上它与名噪一时的西汉长信宫灯可以媲美,而应用功能的巧妙上远胜长信宫灯。
《读书》:作为真实地再现文物艺术美的全彩图书,请您从出版角度介绍《图说海昏侯墓》丛书的设计装帧。
汤华:在图书的总体设计上,为突出“图说”,即用海昏侯墓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遗址照、文物照和历史图片150余幅贯穿全书,以期达到图文互动、相得益彰的阅读效果。
作为真实地再现文物艺术美的全彩图书,书籍设计的美轮美奂是丛书始终如一的追求。如封面与护封美的叠加,两者采用不同文物图片的交相辉映;内文版式上图与文的精心搭配,疏密有致;内文用纸上由哑粉纸改为纯质纸,明显提升了文物图片的清晰度与层次感;设计风格上追求古典美,贴近历史悠久的汉墓出土文物的审美意蕴。
《读书》:作为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以其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已成为江西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名片”。《图说海昏侯墓》丛书将如何打造这张名片?
汤华:为将具有世界意义的西汉海昏侯考古发掘项目推向海外,我们在实施《图说海昏侯》中文版图书的同时,两条腿走路,制定走出去战略,向海外大力推荐《图说海昏侯》。首先与日方相关出版社取得联系,于本年度7月份与日本株式会树立社签订了合同,出版日文版《图说海昏侯》丛书。日文版翻译,由日本著名中国史学者、早稻田大学教授渡边义浩担任。此后将择机出版其他语种的外文版,走出神州、登录东瀛,走向世界。
本文作者:中国江西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