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北齐高祖——高欢(史上姓高的一个朝代)野史趣闻

2018-10-24 17:32:22

高欢

自从尔朱荣死后,江河日下的北魏衰败不堪,分裂成东西魏,南北朝进入了“三国时期”。没有了尔朱荣,高欢也不甘居于人下,开启了北齐的序幕。可以说尔朱荣一生戎马,最后把成功的果实都给了高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高欢。

高欢曾掌东魏兵权,称大丞相,他以晋阳为基地,东征西讨。《北齐书》:“并州平。神武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神武自发晋阳,至此凡四十启”,“神武留洛阳部分,事毕还晋阳”,“十月壬辰,神武西讨,自蒲津济,众二十万。崩于晋阳”。其子高洋建立北齐,追其为神武帝。其祖高谧曾为北魏侍御史,后因犯法举家徙于怀朔,此后三代遂世居于此。怀朔是鲜卑人居住和活动的地方,高欢就生长在这里,史称他“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遵同鲜卑”。而高欢不仅有一个“贺六浑”的鲜卑名字,还娶了一个鲜卑贵族出身的娄昭君之后为妻。他是一个鲜卑化了的汉人。

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北齐的实际创建者,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父亲。其子高洋称帝后,追尊为高祖。高欢的先祖因犯罪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世居北边,生活习俗鲜卑化。六镇起义爆发后,他先后投靠杜洛周和葛荣;后脱离义军投尔朱荣,受到宠信,任晋州刺史。葛荣失败后,他收编葛荣余众,以山东的冀、定、相诸州(今河北及河南北部)为自己的据点。同年,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杀死后,尔朱氏族人控制朝廷。普泰元年(531年),高欢起兵声讨尔朱氏,在信都(今河北冀县)拥立元朗为魏帝(后废帝)。永熙元年(532年)夺取邺城,大败内部不和的尔朱氏联军,进入洛阳,废尔朱氏和他自己所立的两个皇帝,另立孝武帝元修。高欢任大丞相、太师、世袭定州刺史,随即平定并州,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东魏的建立,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高欢为人深沉,富于机谋。善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孝武帝想依靠据有关陇的宇文泰以消灭高欢,计划不成,于永熙三年逃奔长安。高欢在洛阳立孝静帝元善见,是为东魏。535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文帝元宝炬,是为西魏。东西魏皇帝,实际是高欢、宇文泰分别操纵的傀儡。

崭露头角

高欢自称是河北大族渤海高氏的后裔。六世祖高隐曾任西晋玄菟太守,以后三世又有人在鲜卑慕容人所建立的前燕、后燕政权里为官。拓跋珪灭后燕,曾祖高湖降魏,为右将军。祖父高谧仕魏,官至侍御史,因犯法依律徙居怀朔镇,降为兵户。

怀朔在今内蒙古固阳西南,是北魏边塞六镇之一。这一地区的镇兵和镇民以鲜卑人为主,也有被迫徙居这里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口,由于长期的民族杂居,后者多已鲜卑化了。高欢就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

北魏后期兵户的社会地位很低,属于半自由人。他们只有在立下战功以后,由政府赦免才能与一般国家编户的地位相等。高欢的早年生活充满了贫困和屈辱。母亲死后,他一直被寄养在姐夫尉景的家里。长大以后,靠着娶上有钱的老婆,高欢才买到马,被镇将提拔为队主,后改任函使。函使主要负责由边镇往首都洛阳传递信件,是一种职务低贱的小军官,受人鄙视。有一次仅因为坐着吃饭,高欢便遭到上司的一顿痛打。

高欢当函使共有六年,其时正值宣武帝末年到孝明帝初年。北魏政权已十分腐败,最高统治阶层穷奢极欲、佞佛成风;朝中权贵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地方官吏更是拚命聚敛财富。劳动人民在沉重的租税赋役压迫之下,大量地破产、流亡,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函使的生活,打开了高欢的眼界,许多社会问题迫使他去思考。高欢预感到北魏的统治在走向绝路,天下将要大乱。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想干一番事业的人,觉得时机快要到来了。

神龟二年(519年)二月,洛阳城内发生皇宫卫队的武士们聚众闹事的乱子。千余名羽林、虎贲集会,抗议政府排抑武人,先在尚书省诟骂,继而闯入征西将军张彝的私第,殴伤主人,烧死其子。事后,北魏政府只惩办几个头目,其余的人一概赦免不问。高欢在洛阳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回到怀朔,他对家人说:“政府腐败无能到这种程度,前途可想而知。天下大乱,钱财能够保得住吗?”于是,他有意识地用钱财去交结那些有志造反的朋友。慢慢地,在高欢的周围聚拢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

北魏末年,北方边镇地区是社会矛盾的焦点。这里的镇兵、镇民受到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动摇北魏统治的各族人民大起义也首先从这里爆发并向全国波及。高欢和他的一伙,先后参加过两支由六镇兵民为主体的河北义军。高欢参加起义,是带着个人野心来寻找出路的。所以在杜洛周义军,他曾制造过谋杀事件,企图夺取义军的领导权。改投葛荣后不久,他又叛降义军的死敌尔朱荣。

尔朱荣是塞上北秀容川(今山西保德县朱家川一带)契胡族酋长,拥有部落八千余家。北魏内乱,他乘机大肆招纳兵勇,发展武装力量。北魏政府授予尔朱荣车骑将军及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的职务,利用他的兵力镇压起义。尔朱荣兵势日盛,野心逐渐膨胀。高欢迎合他的心理,建议举兵内向,通过武力控制北魏政权。由此高欢深得尔朱荣的信任,被任命为亲信都督(卫队长)。武泰元年(528)二月,尔朱荣以高欢为先锋,长驱下洛,通过血腥的屠杀,制服了北魏朝廷,把持了大权。当年九月,尔朱荣出兵镇压葛荣。高欢利用旧日与河北义军的关系,进行分化瓦解,诱使七个称王的义军首领脱离葛荣,导致河北义军的最后失败。之后,高欢又参与镇压山东的羊侃、邢杲起义,以功累迁为第三镇人酋长、晋州刺史等职,成为尔朱荣最得力的部将。尔朱荣认为,在他的下属中,只有高欢可以代替他统军,是个帅才。

自立门户

东魏版图

尔朱荣在控制洛阳政权后,大规模镇压农民起义。高欢则一面利用他与起义军昔日的关系,离间起义军;一面则与尔朱荣的将领一起直接镇压起义军。不久即被尔朱荣提升为第三镇人酋长,常常参与制定重大决策,实际已成为尔朱荣的副手。

高欢的雄才大略和权力日重,又使尔朱荣忧心忡忡,深恐死后高欢篡权。为此,他一面告诫其子尔朱兆不可轻视高欢,否则“尔非其匹,终当为其穿鼻。”防止高欢篡权,一方面开始著手削弱高欢的权力,将高欢调往晋州任制史(今山西临汾市),使其远离政治中心洛阳。高欢与尔朱荣遂产生矛盾。不久,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所杀,尔朱兆起兵攻洛阳,并命高欢出兵。高欢藉口晋州绦蜀、汾胡人要谋反拒不出兵,认为尔朱兆的行为系“举兵犯上,此大贼也,吾不能久事之。”从此,起杀尔朱氏之念。

河北杜洛周、葛荣大起义失败后,葛部余众20多万人流落到并、肆二州,倍受契胡族人压迫,先后起义20多次。针对这种状况,高次向尔朱兆建议,选派心腹将领统领之。尔朱兆採纳高次的建议,任其为统领,建牙于阳曲川。后又命高欢率众东出山东养众。高欢掌握这20万人,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为日后争雄奠定了基础。

高欢离开晋阳,东出山东,逐渐摆脱尔朱氏的控制,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向河北进军途中,高欢注意约束部将,制定严格军纪,秋毫不犯。过麦地时,他本人带头下马穿行,得到河北人的支援。山东人民闻此事,认为高欢带军有方,整军严整,也心向高欢。

北魏建明二年( 531年),高欢带军进驻信都(河北邢台西南)。当时,河北的大部分地区仍在尔朱氏的控制之下,他们手握重兵,佔据重镇,并不支援高欢,拒绝向高欢提供粮食。只有当地的汉族大族高乾、封隆之等想借高欢势力控制河北,拥护高欢。高欢一到滏口,高乾就与封隆之的儿子封子绘赶去迎接,高欢因此进驻信都。时值尔朱度律废元晔而立节闵帝,为寻求高欢的支援,他说服节闵帝,封高欢为渤海王,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高欢因此在河北、山东立住脚,开始准备与尔朱氏决裂。他假造书信,说尔朱兆要把六镇人分配给契胡族做部曲,引起六镇人对尔朱氏的不满;接著又假造兵符要徵佔六镇人当兵,并亲自到郊外为徵发的万馀人送行,并进一步煽动说:他与六镇人皆为背井离乡的游子,形同一家,没想到而今会让官府徵召为兵。如若西进,必定会死于战场;如误军期,必被处死于刑场;而被配作部曲同样也是死路一条,只有造反一条路。六镇人表示拥戴高欢为主。这样,高次将六镇20万人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缓和民族矛盾,加强自己的力量,高欢严整军纪。他说。“尔乡里难治,……无刑法,终自灰灭。今以吾为主,当与前异,不得欺汉儿,不得犯军今,生死任吾则可,不尔不能为取笑天下。”这样,高欢使这支军队成为战胜尔朱氏的基本力量。

北魏普泰元年( 531年),高欢部将李元忠与高乾合力平殷州,斩尔朱羽生后,高欢开始公开反对尔朱氏。他首先上表节闵帝,陈述尔朱氏挟天子以令众人的欺君之罪,此表因被尔朱氏隆秘密扣压不能上达。于是,高欢便以朝廷被权臣把持、表奏不得上达为由,拥立北魏宗室章武王融子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史称后废帝,年号中兴。

尔朱氏眼见高欢势力日盛,于是合兵进攻高欢。尔朱度律、尔朱仲远驻军阳平(山东莘县),尔朱兆也领军前来汇合。高欢利用尔朱氏内部矛盾,採取反间计使其互相猜测,致使尔朱度律、尔朱仲远不战而还,高欢则在广阿(河北隆尧东)击败尔朱兆军。并乘势进攻邺城(河北临漳西南)。他採取建土山、挖地道的办法,一举摧毁邺城,生擒驻守邺的相州刺史刘诞。战后,后废帝元朗封高欢为大臣相,柱国大将军、太师。北魏永熙元年( 532年),尔朱氏军再次汇合集结邺城周围。号称20万,准备与高欢决一死战。当时,高欢步兵不到三万,马匹不到二千,双方力量悬殊。但六镇兵士因深受契胡族压迫,人心归一,高次又在韩陵(河南安阳市东北17里)设圆阵,将牛、驴绑在一起堵塞归路,造成背水一战之势,更使兵士斗志旺盛。两军交战,尔朱氏军大败,尔朱天光、尔朱度律被亲信斛斯椿擒获,送到洛阳;在洛阳的尔朱世隆、尔朱彦伯也被擒;尔朱兆逃亡晋阳;尔朱仲远逃奔梁州,不久死去。尔朱氏势力受到沉重打击。韩陵之战后,高欢乘势进据洛阳,废节闵帝,另立孝武帝(北魏孝文帝曾孙)。孝武帝即位后,授予高欢大丞相、世袭定州刺史,北魏大权实际已落入高欢手中。

控制了北魏王朝后,高欢立即组织兵力进攻尔朱兆。他从釜口攻打尔朱兆,迫使尔朱兆在大掠晋阳后退保北秀容。高欢进据并州(太原市西南),建大丞相府,并州成为其霸业基地。接著高欢採取疲敌战术,多次放出口风要进攻秀容,但每次均按兵不动,有惊无险,使秀容的尔朱兆穷于应付,兵士疲惫不堪而放鬆警惕。高欢则乘尔朱兆举行年宴时,派精兵以一日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进袭尔朱兆,打得尔朱兆军措手不及,尔朱兆自杀。至此,控制北魏王朝七年之久的尔朱氏势力彻底垮台。

尔朱氏势力垮台后,高欢势力大盛,操纵了北魏大权。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做傀儡,于天平元年( 534年)徵召关右军队,并亲率屯于河桥(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黄河上),准备攻打高欢。高欢也领军驻扎河桥以北10多里的地方。元修所领军内矛盾重重,无力抵抗高欢军,元修本人只得逃奔关中,投奔了宇文泰。高次立清河王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同年,关中的宇文泰毒死元修,拥立孝文帝孙元宝炬为帝,是为文帝,北魏始分为东西魏。东魏将都城迁邺,军国政务完全被高欢所控制。

在控制东魏政权过程中,高欢注意缓和民族矛盾。他要求鲜卑军士不得凌辱汉民,“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疾之。”这有利于巩固高欢的政治权力,也有利于民众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

整顿吏治也是高欢理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天平二年( 535年),高欢特派使者出郡巡察,向民疾苦。到邺朝见东魏帝时,令百官向他彙报治理地方情况,对不守法的官吏“节级相坐”,对守法勤奋的官吏则大加褒赏。

龙争虎斗

与此同时,高欢企图吞併西魏,重新统一北方。东魏建国的第三年( 536年),高欢即利用关中霜旱、灾情严重之机向西魏发动进攻。他亲率20万大军从蒲津(山西永济县)渡黄河出击,另派窦泰统军趋潼关(陕西潼关县境),高昂统军趋蓝田(陕西蓝田)。次年,西魏军大败窦泰军,窦泰自杀,高次只得退兵。

天平四年( 537年),高欢再次出兵,仍以蒲律渡河攻西魏,西魏军则进据沙苑(陕西大荔县南)迎击。西魏守文泰採纳大将李弼的建议,向东推进10里,在芦苇中伏兵,等东魏军一到,鼓噪出击,东魏军大乱,损兵折将八万多人。高欢本人亦险遭不测,最后跨橐驼逃到黄河边,抢船渡河才得以逃脱。

沙苑战后的第二年,高欢又做了一次进攻西魏的努力。部将侯景与司徒高昂将西魏将独孤信包围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双方展开激战。西魏帝和宇文泰领兵救援,东魏高欢也领兵支援,双方在河阴(河南洛阳市东北)大战,结果东魏军大败,司徒高昂和大都督李猛等被杀。东西魏在玉壁战斗中,高欢病倒,回到晋阳不久于武定五年( 547年)正月死去,终年52岁。死后葬于邺西北漳水之西,东魏孝静帝赐谥号献武王。高欢子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初年追崇高欢为献武帝,庙号太祖,陵曰义平。高欢孙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元年( 565年),改谥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高欢当政期间,注重缓和民族矛盾,整治吏治,并力求实现东西魏的重新统一,不失为一位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政治家、军事家。

本文作者:渔樵闲话(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