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法器、黑驴蹄子、生殖崇拜 Areyou弄啥咧野史趣闻
但是当我向朋友说起蒙古的时候,他们说:“哦,我去过,过了张家口就到了,羊肉很好吃.........”。
于是我郑重的解释:
蒙古,是外蒙古。
换来他一脸的茫然。
当周边的泰国、韩国、日本早已被中国游客攻陷的时候,蒙古,为何被忽略了?
内蒙古,外蒙古,仅仅只是内外之别吗?
说起内蒙古,夏季的呼伦贝尔、秋季的阿尔山,冬季的乌兰布统是很多旅游爱好者的梦中天堂,但是,他们可以代表“蒙古”吗?
北欧风情
因公之便,有了这次自驾蒙古的机会。当我乘坐北京--乌兰巴托的航班去往蒙古的途中,还在思考着以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成为了本次蒙古自驾的目的之一:解开疑惑,探寻真相。
天地交融
老式的苏联客车
首站是乌兰巴托,一首《乌兰巴托之夜》让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地名,但也仅仅只是知道而已,并没有多少人真的了解它,至少,当我站在乌兰巴托的街头,就丝毫感受不到歌曲中的那种意境。作为蒙古共和国的首都,有全国一半的人口居住在这里。滚滚车流汹涌人潮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让它和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没有多大的区别。
乌拉巴托的地标建筑之一:帆船酒店。居家的中国人亲切的称之为:一把菜刀。
在乌兰巴托的城区,能看到很多老式的楼房,大多是敦厚的2-3层阁楼。这种建筑形式受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影响。而新的建筑风格则设计感十足,由此可见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着变革。
乌兰巴托的城市建筑
由于政治因素,蒙古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从西式的分餐制、右舵车等日常生活方面都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包括官方的通用文字都是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制的新蒙文,所以,初到这个城市的我,如果不看到街头三三两两身着蒙古民族服饰的人,根本不会觉得这里是“蒙古”的首都。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蒙古应该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一样,保持着古老的传统,文字,建筑、生活方式都特色鲜明。有感于此,引发了我的另一个疑惑:蒙古还是“蒙古”吗?已经发生的改变,对这个曾经创造过空前辉煌的民族有着怎样的影响?
晚霞映照下的民族英雄苏赫巴托雕像
接待我的是合作方的两位经理,达尔汗和冈佐(音译),他们的体形相貌完全符合我心目中蒙古人的印象:高大强壮的身躯搭配小眼睛大脸盘。在后来10多天的相处中,他们爽朗的性格让我们的旅途充满了欢乐。而西式严谨的工作风格,让我们的效率提升很多,当然,这也不排除他们想要尽快让我领略蒙古风光,而故意加快了进程的因素。
左边是冈佐,右边是达尔汗,中间是我啊
蒙古人对成吉思汗的敬意是铭刻在基因里的。当巨大的雕像出现在视野里的时候,我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这个雕像不能看作是一个景区建筑,他还是蒙古人的精神图腾。据达尔汗的介绍,来瞻仰这座雕像的,更多的是蒙古人,全世界有着蒙古血统的人。
雕像的基座是一个博物馆,我们去的时候恰逢内部装修,未能进入内部参观。大厅里摆放一些蒙古元素的生活场景,很多蒙古人在这里换上民族服饰拍照留念。
蒙古人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强,达尔汗骄傲的说蒙古的每一条河的水都可以直接饮用。据说在他们的古老的法典里面就有对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比如严禁污染河流水源等。这是可以理解的,假如一条河流被污染,整个流域的人畜都会遭殃,这对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游牧民族来说是致命的。(但是,古时候的蒙古人似乎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们将自己的恐惧转嫁到别人那里。在他们侵略、征服中亚、欧洲和中国的过程中,经常将污染水源和环境作为战争手段,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他们会将病死的牲畜放到对方的水源上游,会将死于瘟疫的人的尸体放到对方的城池。据说黑死病就是被蒙古远征军以这种方式从欧洲带到亚洲的。)
刚刚解冻的河水比较浑浊,但是水面以及河岸都没有垃圾。
距离乌兰巴托市区60公里就是特日勒基国家公园。基于这种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公园里人与自然相处和谐,受西方文化和旅游经济的影响,公园里很多私人的、营业的度假木屋、度假村,也有一些自然村落。对于这些建筑的基础规划、垃圾处理、污水排放有着系列严格的规定。这里的河流虽说不深,但是却有大量的鱼群。游客如果想要在此垂钓必须获得批准,否则视为违法。公园里还有狼、獾、鹿、狍子等动物,即便在狩猎、拥有枪支合法的蒙古,如果未经批准也是不可以猎取的。
沿着国家公路继续北上。所谓的国家公路只是双向单车道,只能和我国的乡级公路有一比,原因可能是蒙古的确是地广人稀。300万人口分布在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且马背上的民族似乎对公路的需求并不大。这样原始的公路和眼前的草原倒是相得益彰,绵延起伏的草原迤逦蜿蜒的道路,让眼前的景色更加生动和谐。设想,如果是一条我国建造的高速公路横亘在这里,必然会让景色大打折扣的。再设想,如果这片草原这条路在我天朝,修建高速公路倒未必,但是设几道大门收门票则是肯定必须一定要的。
沿途多次遇到大河,后来才知道都是起源于此行的转折点-库苏古尔湖,前半段的行程等于是由南向北,一路逆流而上。和蒙古人的天性一样奔放的河水,在大草原上勇往直前,肆意奔流。随高就低的冲刷出曲折的河床,柔美的曲线泛着粼粼波光,像一条蓝色丝绸的哈达落在苍茫的草原上,就像巴特尔身边依偎着琪琪格,于是草原变的温情脉脉。
当一条条河经过我的眼前流向远方的时候,我觉得我找到了内蒙古和外蒙古的区别之一了。过度的放牧、无序的开采,使得内蒙古的草原植被退化,沙漠化严重,滋润草原的河流早已失去了。而没有河水流淌的草原徒具其型,韵味不存。
得益于河流得到很好的保护,河里的鱼很多。靠水吃水,河边小餐厅主打菜就是熏鱼。熏制产生的特殊的味道和鱼肉细腻而不失韧性的口感,让这一特色菜大受欢迎。来往的车辆都选择在这里短暂停留,吃上一条鱼。当然,好酒的蒙古人少不了再来一杯伏特加。
(蒙古人喜欢喝酒,但国内禁止售卖高度酒,以伏特加为主,所以一般在30多度。每月的一号为全民禁酒日,所有的营业场所都不允许销售酒类。平时在餐厅或酒吧可以按杯或盎司买酒。)
说到吃,在这里必须要说一下此行的重要发现:发动机烤肉。当达尔汗停车打开前车盖的时候,我还以为他要检修车辆,当冈佐拿着一瓶伏特加下车的时候,我以为他们又要敬神,当他们拿着一包用锡箔纸包装热气腾腾的羊肉的时候,我以为他们在变魔术,当一口肥嫩的羊肉,一口伏特加大快朵颐的时候,我不禁赞叹人生何其美好,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啊。
羊肝、羊尾、羊肉、洋葱为主料的发动机烤肉
他们在的发动机上焊接了一个铁皮盒子,把食品、佐料、调味料混合在一起,用锡箔纸包裹起来放进盒子里。开上一段路程之后,鲜美可口的食物就依靠发动机的热量完成了。这简直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长途自驾的福音,我决心要在国内将此项创举发扬光大,造福广大自驾爱好者,让他们随时随地都能吃到可口的美食,更多的享受自己的乐趣!
在他们停车休息活动筋骨的时候。我随性而行进入一处景点。山前的寺院看来刚翻修不久,施工的痕迹明显。这是一处汉蒙藏文化交融的建筑,沿寺庙后面的小路拾级而上,在山腰处就可以俯瞰远处的草原,视野开阔,草原风光波澜壮阔尽收眼底。
入世的寺庙多选择风水好的地方,游客信众来访时被周边环境风光感染,心情大好,捐功德香油的时候自然也就会不那么吝啬了。
在山上有很多新的佛教造像摩崖石刻,因地制宜,倒也别具韵味。没想到的是竟然发现一个老子的石刻,看来在大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信奉萨满教和道教的说法是有依据的。《射雕英雄传》曾说成吉思汗邀请全真教的丘处机为其讲演经文是真正的历史,只不过金庸加以改变了而已。
转过山头,有一处不起眼的岩石因其型而赋其义,凸显了原始的生殖崇拜。这样图腾式的雕像存在多处,可能是过于写实,失去了美感。
对于宗教和自然力量的崇拜存在于每一个民族,蒙古也不例外。在本次行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萨满巫师做法事时用的手鼓。木质架构羊皮敷面,配以铜饰,手鼓背面有很多兵器形状的小配件出乎意料。在我的认知里,这种法器一般会采用类似铃铛,能发声的饰物,达到先声夺人,扰乱思维的效果。而这种兵器形状的饰物可能是主杀伐,以期灭鬼降妖的目的吧。
巫师手鼓上的饰品都是武器,是战斗民族强烈的战斗意志的体现。
更惊人的发现,黑驴蹄子!!!
难道摸金校尉的后人真的活跃在大草原上?鬼吹灯之寻龙诀的故事原来是真实存在的!??
胡八一,王胖子,雪莉杨,你们在哪里?能不能带我玩??!!
越向北风光越震撼。公路绕过一道到山梁,仿佛没有尽头,路边的景色也在不停的转换。山势并不十分险峻,线条甚至有些柔和,但是一直铺陈到天边,气势雄浑。连接一座山和另一座山的公路,山脚下的河流,颜色鲜艳的木屋,丛生茂密的树林,随着车的快速行进和视角的改变,景色在不断的变化,移步异景,一步一景,每一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期待,丝毫不会有视觉疲劳。
去过青海、甘南、阿坝或者新疆的朋友对草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里的山形地貌和那些地方有非常大的不同。同样壮阔的大环境里,蒙古的草原因地形多变,植被丰富,更值得细细品味,更有许多精致的细节蕴藏在其中,回味悠长。如果没有雪山背景作为加分项的话,青海、甘南、阿坝或者新疆的草原会被秒杀的。
库苏古尔湖是本次自驾行程重要的一站,在蒙古与俄罗斯边界附近,与位于其东部200公里外的贝加尔湖有相近的起源。面积2,620平方公里,深度超过244米,是蒙古最大的淡水湖,素有“东方的蓝色珍珠”之美誉。
枯水期,巨大的浮标躺在岸边
在蒙古,提到库苏古尔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如同一颗巨大的、一尘不染的璀璨“明珠”镶嵌在蒙古辽阔的草原上,使壮美的大地显得更加多娇。所以蒙古人对库湖的感情尤为深厚,总是热情的向远方的客人热烈推荐。
我们到达库湖的时候湖面还在封冻,远远的可以到牧人赶着马群横穿到对面。据说库湖会在一夜之间封冻,也会在一夜之间解冻。湖水在封冻之际,会发出似雷霆滚过的山崩地裂般的轰鸣声。能亲耳聆听这声响的人,被认为是福星高照之人。可惜我没有时间在那里等待了。
我们所居住的湖边小镇以哈萨克人为主,房屋大多是俄式的阁楼木屋。在这里可以看出俄罗斯近百年的实际控制,所留下的深远影响。
色彩绚丽的哈萨克小镇
无论是战争桥头堡和战略缓冲区,蒙古的主动性作用都不大。转向欧美日韩寻求经济出路是出于政治需求,2015年,蒙古国总统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从民众的意愿来说,更希望和三面接壤的中国有更多的经济合作,包括旅游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去往蒙古的中国游客会越来越多。
蜿蜒曲折的河流
蒙古的“人民大会堂”
城市建筑:吸烟室。在蒙古,公共场所吸烟是违法的,要被罚款,或遭到鄙视。
我们居住的蒙古包内部和豪爽热情的蒙古朋友。
晚餐全是肉
早餐:肉+土豆+蒙古腌黄瓜
蒙古,这片神奇、热情、美丽的大地,在等待你的到来
本文作者:杜川优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