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从读书人到酷吏的心路历程野史趣闻
人心复杂,人性更复杂。今天说说贾雨村,看看他是怎么随波逐流,成为一代酷吏。
在《撒下一只网》中,写到贾雨村和娇杏的“情感经历”,那时贾雨村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新老爷,讨娇杏做二房的时候知道恩人家道中落,贵小姐元宵佳节走丢,至今下落不明,他心中泛起涟漪,文中写到他唏嘘了一回,请恩人妻子宽心,一定帮助找还女儿。
新老爷上任,不出一年,“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辱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说他性情狡猾,擅改礼仪,外沽清正之名,暗接狼虎之势,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且看同僚表现,“部文一到,本府各官无不喜悦”,再看贾雨村的反映,“虽十分惭恨,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然嬉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所积宦囊,并家属人等,送至原籍安顿妥当,却自己担风袖月,浏览天下胜迹”。
此次搁浅,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从贾雨村二次做官任应天府老爷,需要门子提点“护官符”来看,他此次失利有刚正不阿的作为,对上也颇有嫌隙,并不全遵照上级意思办理,令上司对这个刺头非常为难和恼恨,所以从“官官相护”的维稳目的出发,参的本子写的是“性情狡猾,擅改礼仪,外沽清正之名,暗接狼虎之势,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对成长中的青年官员,是莫须有的罪名。第二,文中两次提到,“官员侧目”,“官员无不喜悦”来看,贾雨村不按官场规矩办事的作风,遭到几乎所有同僚的抵制。一个人怎么能遭到集体的抵制,说明他在官场做人上欠缺圆滑世故,在做事上欠缺对现有规则的维护和遵循。
遭遇弹劾,龙颜大怒,罢官免职,同僚喜悦,奔走相告,这是人生的重大低谷啊!可是,贾雨村的表现镇定,不走样、不出格,能将接下来的一切安排妥当,说明此人此刻仍然有胸襟,有情怀,还在“永远年轻,永远相信梦想,永远热泪盈眶”的心境中,同时能承受巨大压力,心理素质可窥一斑,为他之后的复任和转变提供重要保障。
随后的一两年,他到苏州,成为林黛玉的老师,教林黛玉识文断字,也结识了一些江湖朋友,如冷子兴等,听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他对贾宝玉的看法,“天地生人,出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观点看,他仍然是个读书人,仍然有着读书人看待事物的新意、眼界。
他的机会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京中复原旧官员,他也在名单之列,两年的困顿,他再也不是当年等着甄士隐资助的年轻人,他已然懂得机会之难能可贵,机会之稍纵即逝,央求林如海,为他回京铺垫人脉。
长相魁梧谈吐不凡,令贾雨村轻轻松松过了林如海、贾政两关,二个月之后,他应选金陵应天府。
要不说曹公太会讲故事。贾雨村复任的第一件人命官司很简单,两位公子先后从同一个人贩子手中买得一美娇娘,两人因为美女权属问题起争执,后买者仗家大势大,打死先买者。不简单的是此官司牵涉两位恩公,堂下美娇娘是资助他上京赶考考得进士之甄士隐的女儿,应允帮忙寻找之人;打死人者为为珍惜人才不弃其坏名声引他再度出山的贾政之侄薛蟠。
读书人的情怀再度显现无遗,贾雨村要秉公办理此事。此时,一位旧相识点醒了他,与你与他清楚了第一次做官失败的原因。“护官符”背后的官官相护,官场面上的得体遮掩都很必要。
判案时价值观左右摇摆和首次接触到“官场潜规则”在贾雨村的内心激起极大的涟漪,虽然他不会表现出来。如果像两三年前一样秉公执法,不惧左右上下之眼光,很快官场之路会走到头,如果接受“潜规则”,场面上替权贵遮掩一把,官场之路不会断,而且报答引荐人,是进入其圈子的重要捷径。
他左右权衡地极其艰难,就像坏人第一次投机取巧、打家劫舍一样,他心中未必没有一摊子心乱如麻的愧疚和自责。
但是,读书人终究聪明,想学习什么,有了引子,便有过之而无不及。贾雨村借口打发走为他献计之故人,是他在内心做出重要抉择的第一步,随后他没有搭救恩公之女,将其送还于恩公夫人身边,任由其在眼皮子底下继续漂泊,随后他与“护官符”中王家人接洽,商量报备薛蟠病死,赔偿几百两银子了事。
至此,贾雨村完成了从读书人到酷吏的心路历程。从风吹浪打坚守内心变成了比目皆是随波逐流,他惴惴不安的惶惑在白天、黑夜再也没有出现一星半点。所以,后来圈子中权贵贾赦稀罕石呆子的几把扇子,他设置圈套令其家破人亡,其心之歹毒,手段之狠辣令人胆战心惊。
酷吏比比皆是的社会,灭亡是其唯一的出路。
本文作者:易经闲情(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