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唐王牌酷吏看武则天改朝换代野史趣闻
走进武则天(32)
从大唐王牌酷吏看武则天改朝换代
文/老狼
唐武则天称帝,史称“武后革命”,就是改朝换代的意思,这期间一个著名的酷吏浮出水面,他就是来俊臣。因告密得武则天信任,成为武则天在政争中的鹰犬。历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他是武则天亲手提拔起来的王牌酷吏。武则天利用他来打击反对派从来没有失手过,是一员得力干将。酷吏的职责就是纠察谋反案,这种工作在武则天称帝之初曾红极一时。在大唐王朝,若论酷吏,恐怕谁的政绩也超于不了他,手段极其残忍,挖空心思整人,其代表作品《罗织经》,实际上就是一部整人经。老狼认为,探寻来俊臣是如何兴起与倒台的,将会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武则天革命时期,王朝更替的流血背景,以及社会发展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武则天革命,先从她当上皇后说起吧,当上皇后也就意味着独霸后宫。萧淑妃、王皇后先后被废,逐渐扳掉李氏宗亲,并依靠庶族官僚李义府、许敬宗等支持,贬长孙无忌、杀掉了褚遂良等人。武后的权力越来越大,“二圣”时期的到来,标志着武则天从此站在了政治的前台。武则天残杀李氏皇亲的傀儡就是来俊臣,当时被他定罪冤杀的有一千多家,按当时一人治罪牵连几十人或上百人的情况来推算,被他冤杀的有几万到十几万人。革命怎能没有流血牺牲,但是《历代通鉴》中记载,自宰相以下,来俊臣都登记姓名按顺序夺取他们的妻妾。他还厚颜无耻地说自己采花求色之才可比石勒。由此可见,来俊臣也在依仗武则天给予的权利,来满足自己的变态杀人欲望,整人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排斥异己、打击政敌了。
683年高宗去世,武则天临朝听政,这也就意味着武则天从此专政。大部分李唐皇室、外戚、高官们,并不臣服,衷心效力于武则天。如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唐宗室李冲、李贞联合起兵等等。政治局面很是复杂,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镇压起兵的同时,不惜大肆任用酷吏,诬构大狱,接连诛杀所谓的不法旧臣和宗室,以此来达到她震慑潜在敌对势力的政治目的。武则天先后除掉两位太子,李弘和李贤,重用来俊臣,这来俊臣可算是威风了,带领那些手下们,以逼供为趣,以施暴为勇,以杀人为乐,以作恶为荣,已经没有人性可言了。一些潜在的政治势力,都随着来俊臣明察多识,断根不再蔓延了。当然错杀的有很多,就连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也含冤死去,我们从中也可见武则天是坚定了专政的决心。
武则天登基后,为了巩固政权,肃清李唐。方针就是弹压手段对付强烈抵抗,只要是反抗的全部镇压。当然离不开许多卑鄙手段,史上有载的是,诏令鱼保家监铸铜匦,并诏旨各个州县,凡有欲进京告密者,州县给以驿马和五品官的供奉,送其尽速来京,并不得“问诘”所告内容。告密属实者,给以封赏;不实者,免予追究。从此,四面八方的告密者蜂拥而来,跑到长安向“铜匦”投书者络绎不绝。担任酷吏角色、处理密告以及执行拷刑的,有胡人索元礼和下级官吏周兴、来俊臣等人,一些无赖市井小人也从此走进朝廷,担任酷吏要职,致使千百万人头落地,来打击李唐宗室及旧朝势力。周武王朝乱杀无辜,自然引起民怨,人人自危,造成了新的社会危机,武则天趁机给这些酷吏加以“贪酷”的罪名,以此脱卸责任,借而缓解日趋紧张的社会矛盾。
随着武则天的统治日渐稳定,有谋反嫌疑的人逐渐减少,来俊臣也感觉到了失业的恐慌。诬陷告密是他的看家本领,既然没有谋反者,那就制造谋反者吧。情急之下,他开始诬告武氏家族成员,诬告武则天的儿子、女儿、侄子统统谋反。武则天并没有当真,但是武承嗣很担心,为了去除隐患,武承嗣决定先下手为强,反告来俊臣。可是来俊臣的地位,很难扳倒他,于是武承嗣和太平公主联手。太平公主又将四哥李旦拉了进来,因为他们都是李家的人,扳倒来俊臣的目的无非是想恢复李唐王朝。武则天虽然于心不忍杀来俊臣,但是考虑大局为重,最终下旨斩首来俊臣。
王牌酷吏来俊臣的生命终结,标志着武后革命告一段落,武周酷吏政治也就此结束。
本文作者:作家老狼(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