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托孤在洪江野史趣闻

2018-10-24 14:34:04

故乡旧事:将军托孤

后来贺捷生在回忆录中说,瞿伯伯就像亲生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比如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唯恐进学校读书被人发现身份,或者因为学校人多而容易遭到日机轰炸,就请了本镇一位刘老先生私授学业,每天去刘家大院念书。刘老先生的女儿兰姐像亲姐姐一样照顾捷生,带她玩耍,帮她洗头捉虱子。

↓抗战时期的贺龙将军

可是刘老先生不是师范出身,不懂现代知识,授业不古不今。为人虽然忠厚,却多有迂腐,又咳嗽多病。瞿玉屏唯恐耽误捷生的学业。抗战时期的湘西,是灾民逃难的大后方,瞿玉屏遇见了两位逃难的教师,连忙腾出自家几间房子,让教师两家无偿居住。这样,捷生既可以在自己家里读书,又有正规教师授课。瞿玉屏的良苦用心,为后来捷生回乾州直接插班读小学五年级,并且顺利考上中学,打下基础。1955年贺捷生考上北大,之后参军入伍,有作家和学者之才,授少将军衔。

关于瞿玉屏生平的资料很少,历史会湮灭这位忠心耿耿的义士。可以确认的事情,是1944年瞿玉屏给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运送物资,故乡与桂林相距四五百公里,翻越重重大山。路上遇到日机轰炸,发生车祸,瞿玉屏身负重伤,回到洪江不治身亡。临终前他向捷生说明真实身份,又向妻子杨世琰托孤。杨世琰遵照夫嘱,继续担当将军托孤人。

湘西女人杨世琰,并不是影视中常见的进步妇女。洪江是湘西第一富庶的商镇,人称“小南京”,富家女人多有抽烟、喝酒、打麻将,甚至吸食鸦片的嗜好。杨世琰未曾生育,丈夫常年在外经商,夫妻感情未必笃好。对捷生一个外来女孩,也很可能不冷不热。正是这样一个女人,被一位纪实文学作者把她妖魔化,就像程婴蒙受羞辱。

↓贺捷生回访洪江

有一名叫做“潇湘一支笔”老年作者,可能从来没有到过我的故乡,不懂当地风俗民情,自以为是,写了一篇《身陷敌营的元帅之女》,丑化杨世琰。说她是个吸鸦片、喝酒、看戏、打麻将,而且十分淫荡的女人。还信口开河,无中生编造故事。说国民党旅长指使杨世琰的奸夫火烧瞿家,瞿玉屏带着小捷生躲在倒置的水缸下才躲过一劫,之后沿着水沟逃奔到城外的雷公岭,到妹妹瞿玉英家里避难。杨世琰被大火烧死,瞿玉屏也因此郁郁而死。

↓潇湘一支笔的胡诌

这篇文章发表在《人物春秋》、《共鸣》、《山西老年》等杂志,传播很广。不但漏洞百出,而且为了哗众取宠,不顾道德底线。比如,瞿家所在街道,就是我住过的地方,临近巫水河岸,也是繁华中心,根本没有水沟可以通向城外,而且城外所有的小地名中都没有雷公岭。瞿玉屏的家乡远在几百里之外的永顺,他只是在我故乡经商,根本没有妹妹在附近的雷公岭居住。而且瞿玉屏的死是为国捐躯,她的妻子也没有被烧死,更没有奸夫。文章也文不对题,故乡虽然是国统区,却并非“身陷敌营”。号称“潇湘一支笔”的作者,好写革命历史故事,多有胡编乱造。

贺捷生本人所发表的回忆录才是最真实的故事:她说养父去世后,家境凋敝,养母杨世琰只好带着10岁的她,又漂泊几百里,回到乾州,生活十分困难。养母也叫捷生干一些家务杂活——其实很多贫困人家的孩子都要做的,但是她没有耽误捷生的学业,把捷生送进了小学五年级,后来又顺利考上设在乾州的省立中学。为了完成丈夫和将军的托孤,她靠双手谋生,吃过很多苦。

↓贺捷生回忆录节选

在乾州也有贺龙的其他旧友暗中帮助,但是主要靠杨世琰抚养贺捷生。一个孤身女人,旧式妇女,曾经贪图享受,我故乡纸醉金迷,如果出卖中共著名将领的女儿,可以获得很多金钱。可是她最后完成了丈夫的嘱托。沈从文先生的笔下,写过很多湘西奇女子,特别是义字当先的沅水妓女,都是真实的湘西。杨世琰也是一个奇女子,无论她有多少个人陋习,却懂得大义,他们夫妇都是值得纪念的义士。

作者简介

廖开顺,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三明市作家协会顾问。

本文作者:洪福洪江(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