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预防盗墓贼的方法拥有奇效,虽然被皇帝采纳,但子孙不同意野史趣闻
文|尔与周郎辩
历代的帝王都会给自己修建陵墓,他们为了修建一座满意的陵墓往往会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帝王的陵墓一般会从他们继位的时候就开始选址动工,直到他们去世之后,陵墓才算修建完成,所以只要是帝王活的时间够长那么其陵墓的修建就越耗费钱财,而且帝王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盗墓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历代的帝王们都是很重视的,但很多时候这个问题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这些都是身后事,因为在他们死后在这个王朝还存在的情况之下,这个问题一般是不会发生,这个时候真没有几个盗墓贼有胆量去动皇陵,但一般王朝的寿命是在三百年左右,所以如果到了王朝覆灭的时候,就是那些盗墓者行动的时候了。

古代的帝王的陵墓中陪葬的之物不缺奇珍异宝,所以只要是有机会有能力的话,把这些长眠于地底的宝贝取出来,那么这些盗墓者在变现之后估计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金钱之忧了。所以每逢战乱的年代,或者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就是这群人最为猖獗的时候。

历史上还有官方组织的盗墓者,就比如三国的曹操,他为这群人还单独的取了一个称号叫做摸金校尉,这群人的作用就是为他的军队提供军费,还有近现代的孙殿英,他也抵抗不住金钱的诱惑,盗了慈禧的陵墓,虽然历代的帝王在自己的陵墓中弄了好多陷阱,但这也挡不住这些为了金钱而战的盗墓者。

为了和盗墓者间接的交锋,帝王会托付那些大师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监造自己的陵寝,从古到今的防盗墓手段有很多,不过已经是让后人摸索出一套经验来了,这些盗墓贼只要能找到你的陵墓,那么就没有他们盗不走的文物,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隐藏自己的最后的埋骨之地。

在西汉的时候有一名叫做张释之的清官,他为人正直敢于冒着触怒皇帝的风险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不过当时执政的是汉文帝,这位帝王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所以这位大臣在朝堂之上还是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时皇帝因为带着群臣去视察自己陵寝的建造进度,虽然皇帝对于对于这次的工程进度很满意,但他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皇帝也很担心自己百年之后的陵寝被盗墓贼顶上,这个时候张释之就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他说:如果陵寝中没有什么珍贵的宝物,吸引不到盗墓贼的话,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当时皇帝听后也觉得有道理,所以在去世之前就下了一道命令,不让子孙给自己的陵墓中放任何的陪葬之物,但他的子孙为了孝道,还是放了一些珍宝,结果这位皇帝的陵墓还是被盗了。不过后来的帝王有人采用的这样的办法,还真是很管用很有奇效。

本文作者:尔与周郎辩(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