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常胜名将野史趣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伐,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的军事家,在春秋时期知名的军事家或将军并不多,而到了战国时期却出现了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分别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颇。
白起: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战国策》中又称公孙起。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秦武公死后,公子白未能继立,武公的同母弟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是为秦德公。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国都城雍附近的平阳,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为氏。白起的父亲希望白起长大以后能够像吴起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就给他的儿子起名为起。
最著名的战役是长平之战,围困赵兵46天之久,赵兵无粮可食,最后竟自相残杀之后食肉。最后赵军40万人马投降,被白起全部坑杀,因此白起有“人屠”之号。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
王翦: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侍奉秦始皇征战。秦王政十一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王翦又代替将军李信,帮助秦王打败楚军。秦使王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李牧:他是赵武灵王下令国中“胡服骑射”,进行改革时兴起的将军,赵武灵王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廉颇: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坦白,敢于知错就改。
他曾在对齐国、魏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晚年时,因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他和赵国上卿蔺相如之间曾发生过“负荆请罪”的故事,传为美谈;史书记载廉颇食量惊人,年老时每顿饭还能吃两斗米、三十斤肉,并在饭前披甲跨马驰骋校场。其晚年赵王曾想重用廉颇,派使者请其出山,廉颇为显示自己年轻,当着使者面吃下五斗米、二十斤肉并披甲跨马到处奔跑。但遭郭开排挤,使者谎称廉颇“一饭三遗矢”。赵王遂以为廉颇老而无用,便不复用。
本文作者:萌书生(今日头条)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