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短命皇帝,在位一个月,一生经历明史“三大谜案”中的两案野史趣闻

2018-10-23 19:00:22

史上最短命皇帝,在位一个月,一生经历明史“三大谜案”中的两案

文/张秀阳

历史经验证明,当一个朝代到了末期,往往是社会矛盾冲突剧烈,而且伴随着体制性腐败和无可救药,整个社会呈现出基本价值倾斜和道德沦丧,这一切表现,精准地预示出一个王朝的沦亡和离乱景象。

晚明社会,就是这样一种情态。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八月,明神宗朱翊钧病逝,这位万历皇帝,创造了明朝皇帝两项“另类记录”:一是不上班时间最长,28年不上朝。二是在位时间最长,在位48年。

老皇帝死了,皇长子继位,是为明光宗,他叫朱常洛。这位皇帝比他爹还“奇葩”,没干出什么像样政绩,却也创造了一项历史记录——中国最短命皇帝,而且,他的一生,经历了明史上的“三大谜案”,至于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到现在仍是明史上的谜案之一。

朱常洛八月登基,九月就去了新家——十三陵。朱常洛继位时年龄38岁,死时也是这个岁数。38岁搁现在是英年早逝,以古人寿命比照也不算老,为什么仅仅当了三十天皇帝,怎么就完了呢?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庙号光宗。明神宗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

朱常洛身世和他爹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所生,因此朱常洛从小得不到父爱。他短短的一个月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东林党人把这个短命的光宗描述为圣德之君。在朱常洛刚登上皇帝大位时,他们期盼新皇帝能像过去的英明圣主大有作为。可是仅仅过了大半个月,他们就发现问题了。这个圣主上朝不积极,而且一副“睡眠不足”模样。而且,很快,这位新皇帝驾崩,史称“一月天子”。

明神宗的皇后王氏、昭妃刘氏自万历六年(1587)册封后,都无子嗣。万历九年(1581年),神宗在其生母李太后的慈宁宫中私幸宫女王氏,后来王氏有孕,神宗忌讳这件事情而不敢承认,但在内起居注中记载了这件事情,并有当时赏赐给王氏的实物为证,再加李太后盼孙心切,最后被迫承认这件事情。万历十年(1582年),神宗册封宫女王氏为恭妃,于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生子,是为神宗长子,取名常洛。

这就说到了晚明“三大谜案的另一女主角,神宗皇贵妃郑氏。

郑贵妃(1565~1630),明神宗朱翊钧之皇贵妃。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明万历初入宫,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生皇三子朱常洵后,进封皇贵妃,因太子久不立,外廷疑郑氏有立己子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太子册立。明神宗崩,遗命封郑贵妃为皇后,以大臣反对乃止。崇祯三年七月,郑贵妃死,葬银泉山。

万历皇后没有子嗣,众多嫔妃中对郑氏尤为宠爱,万历十二年(1584)被晋封为贵妃,产下皇二子朱常溆,可惜夭折。皇帝对她宠爱不减,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初五生皇三子朱常洵,随后郑氏便晋封为皇贵妃,并借机乞求神宗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自己则做皇后。两人写下合同,在道教庙宇中立誓。神宗的承诺,违背了祖制和封建礼制,结果引起重大的政治危机。

万历专宠郑皇贵妃,迟迟不立太子。朝中大臣纷纷猜疑,担心郑氏谋立皇三子,损害国本。他们争相提及皇储问题,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言辞之间矛头指向郑皇贵妃。万历皇帝搁置不管,仍旧宠爱郑氏。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就因为有谣言说万历皇帝想要换太子,矛头指向郑皇贵妃,结果皇帝株连逮捕者甚众。到了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又有进言,说郑皇贵妃以及福王将要谋害皇太子,结果皇帝仅仅是让福王就藩,但被郑贵妃暗中阻止了。

为了平息皇储争议,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终于皇帝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争国本事件最终落下帷幕。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

恭妃王氏仍旧寂居幽宫,见不到万历帝,整日以泪洗面,流泪度日,渐渐的双目失明了。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氏薨逝,大学士叶向高建议厚葬,可是皇帝居然不同意。再进言,皇帝才勉强同意追谥皇贵妃。

立储之事,涉及国本,是历朝历代朝廷中的大事。万历年间的立储事件,牵涉之广,时间之长,却是史上少见的。而且,伴随立储之争,晚明“三大案”中的“梃击案”发生了。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伤及守门官员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内官韩本用眼疾手快将持棍男子抓获,宫内才平静下来。事发过后,张差供认系郑贵妃手下宦官庞保、刘成指使。郑贵妃为免心腹受罪,向皇帝哭诉。但是太子差点遇害,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皇帝无奈,说这件事最好是你向太子争取谅解。郑氏跪拜太子,太子慌忙回拜。最后,神宗与太子不愿深究,以疯癫奸徒为罪名,杀张差于市,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六月一日,明神宗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史称“梃击案”。

乱棍没有打死朱常洛,现在他又当了新皇帝,按说该是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可是大臣们却发现,当了新皇帝才半个月的朱常洛却和从前当太子时一个模样,还是一副病怏怏状况。

与他的身体状态成反比,朱常洛对女人的情趣却出奇旺盛。还未继位的时候,这位病太子就好女色,继位之后,更是放开了七情六欲,夜夜欢娱,没有节制。尤其那位为儿子争太子失败的郑贵妃,在朱常洛当了皇帝后,突然像变了人似的,对新皇帝开始投其所好。

清代学者李逊之《泰昌朝记事》记载:“上体素弱,郑贵妃复饰美女以进。一日退朝,升座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郑贵妃亲自为皇帝选秀,进献美女,而且一晚就送好几个美女。本来他的身体底子就不好,年龄又是人到中年,所以仅仅才二十几天,就倒下了。

朱常洛的这个病照现代医学看来,属于“房事过度症”。如果当即立断,远离女色,休养生息,慢慢调理,本不是要命的病。要命的是,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给皇帝上了猛药。

据说这个崔文升原是郑贵妃身边心腹太监,他向皇帝进的是大剂量败火泻药,明光宗当晚腹泻无数次,病情急剧恶化。

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红丸,说此药神奇,疗效立竿见影。明光宗起初还比较谨慎,试用一粒,立刻有了精神,连连夸奖献药者是“忠臣”。兴致来了,当晚,又用一粒,次日清晨,内侍发现,皇帝手脚冰凉,已经归天。

据《明实录》载,此红丸药并不神秘,系女孩初潮经水加一些大补药材练成,说白了就是皇家御用春药,嘉靖年间就大量生产过。但此时给泻火的人使用就犯了大忌了,一泻火一边恶补,冰火两重天、本就身体羸弱的朱常洛哪能这样折腾,一晚上就呜呼哀哉了。

以东林党为首的内阁大臣,均认为此事崔文生李可灼别有用心,难逃干系。甚至背后有人指使,矛头指向他们的主子郑贵妃。

弥留之际的光宗,神志非常清醒,他把大臣请进来,勉励大臣们要恪尽职守,忠于朝庭。过了许久,他又把目光移向东林骨干,叹了一口气,然后用手指着劝他远离女色和小人的杨涟,对众臣们说:“此真忠君”。

光宗皇帝因为“红丸案”驾崩,然而,宫廷中的争斗并未止息。

本文作者:老张在路上(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