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其实还是孙悟空!野史趣闻
在说六耳猕猴说孙悟空的心魔前,我们先聊聊什么是魔。在传统文化中魔不同于妖,妖是在外在的,魔是内在的。
依《正字通》记载古代的魔和磨是一个字,崇佛的梁武帝改石为鬼。佛道两家对魔的概念十分相近,如佛教的《大智度论》中有:“魔言:“何等是我内军?”答曰:“欲是汝初军,忧愁为第二,······利养虚称九,自高憍慢十。”此魔皆为人心中之恶。道教的《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中所说的十种魔为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亦多为人心中所生。
《西游记》是一部说修行的小说,孙悟空的代表是心猿,恶生于人心,善亦生于人心。所以在《西游记》中最嫉恶如仇的是孙悟空,生出心魔的也是孙悟空。
在《西游记》中两个行者打上西天。有诗为证,诗曰: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西方诸人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更暗示了此是孙悟空生二心后产生的魔。
在六耳猕猴出现之前孙悟空和师父闹了矛盾,心中自然生了二心,就此早就了六耳猕猴。在道教看来,魔最可怕的地方就在这里,人心中的魔只在人最脆弱,最痛苦的时候进攻!故平常心是道,人能在极端情况下保持一颗平常心,魔也就无孔可入。
正因如此道教认为修道遇魔不一定是坏事,甚至可以说修道就是修魔,如能过了魔考便能再进一步。
孙悟空的西行路,就是修行路,九九八十一难皆是修行宝丹。可能有人会说修行不是打坐吗?其实修行必要修心!要知道人心不定,岂能常善。读者们念生念起之时既是修行,无论红尘世外,无论工作学习,劳心劳力都是修行。
所谓修行是人的内修体现在外行之中,当我们用心去感受体悟经历的一切,必有所感,这一份感触便是修行有得。孙悟空的西行路十万八千里,人生的修行路至死不休,珍惜此生,让自己的存在一天比一天有意义,既是修行。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道教相关的玄学、文化、神秘故事,请关注全真道士梁兴扬的头条号!
本文作者:全真道士梁兴扬(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