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 年羹尧两大将军 都战功显赫 又都骄横难惹 下场惊人相似野史趣闻
看历史、比较历史人物功过特点,真会发现从古至今许多人和事都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前不久本栏目写了一篇关于永乐大帝与雍正皇帝有一比的文稿,曾引起一些朋友的兴趣和讨论,今天不妨再从明清两代选取两位知名人物比较一下。
想要拿来比较的的,是两位大将军----明朝开国大将蓝玉和清代两朝元老、雍正时的大将军年羹尧。
两位大将军都是战功赫赫:
蓝玉是明朝开国大功臣常遇春的内弟。他身材高大,富于勇气和谋略。从军之初,他在姐夫帐下效力,就任管军镇抚,每次临阵都勇敢冲杀,征战基本没失手过。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后因屡战积功,由管军镇抚升任千户和指挥使,后升任大都督府佥事。
(蓝玉塑像)
据《明史》记载,洪武四年(1371),蓝玉跟从大将傅友德进攻四川,隔年(1372)又跟从大将军徐达征讨北元,再从沐英收服吐蕃,屡立战功,洪武十二(1379)年获封永昌侯。
洪武十四年(1381),蓝玉以征南左副将军的身份跟随傅友德进攻云南。洪武二十年(1387),北元纳哈出屡进辽东,朱元璋命蓝玉为右副将军,颍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跟随征虏大将军冯胜领军二十万北征。纳哈出不敌,降明。蓝玉等暂时移屯蓟州以待其变。二十一年(1388),朱元璋拜蓝玉为大将军,统率15万兵马征伐北元脱古思帖木儿。该年四月明军抵捕鱼儿海,大破北元主力兵马,缴获甚丰,致使北元一蹶不振。
捷报传至京城,举国欢呼,朱元璋在大喜之下,本来打算封蓝玉为梁国公,后因为听到蓝玉有逼奸元妃的劣迹,改梁为凉。然而朱元璋仍然在其谕中,赞誉蓝玉可比汉之卫青、唐之李靖。洪武二十四年(1392)元降将月鲁帖木儿在建昌起兵反,蓝玉又擒获月鲁帖木儿父子,被封为太子太傅。
再看清代大将年羹尧。年羹尧原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府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他自幼读书,颇有才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翰林院检讨。曾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累迁内阁学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年羹尧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厚望,在击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的征战中,显示出卓越才干,立下战功。
(年羹尧画像)
康熙六十年,年羹尧进京入觐,康熙御赐弓矢,并提升他为川陕总督,成为清朝西陲的重臣要员。这年九月,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年羹尧受命出征,他利用当地部落土司之间的矛盾,采取“以番攻番”之策,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第二年,抚远大将军、贝子允禵被召回京,年羹尧受命与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的延信共同执掌军务。
到了雍正继位之后,年羹尧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雍正帝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样,年羹尧遂总揽清廷西部一切事务,实际上成为雍正在西陲前线的亲信代理人,权势地位在抚远大将军之上。
这年十月,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青海局势顿时大乱,西陲再起战火。雍正帝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总督各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
当时年羹尧初到西宁,大军未集,被罗卜藏丹津得知,于是率军偷袭,直取西宁。年羹尧率左右数十人坐于城楼上,毫不慌张。罗卜藏丹津以为有诈,率军引退。年羹尧令兵攻击贼垒,敌军认为年羹尧兵少,不为防备。清军炮发,土番死者无算。这时,岳钟琪将军率兵马赶到,直攻敌营,罗卜藏丹津败逃,仅率百人遁走。
平叛战争的最后阶段,年羹尧下令诸将“分道深入,捣其巢穴”。各路兵马遂顶风冒雪、昼夜兼进,迅猛地横扫敌军残部,大获全胜。年羹尧“年大将军”的威名也从此震慑四方,享誉朝野。
蓝玉和年羹尧都曾得到皇帝宠信,贵为皇亲。
从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明太祖朱元璋册封蓝玉的女儿为自己的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的王妃,使蓝玉成为自己的儿女亲家。在清代的历史记载中,年羹尧的妹妹嫁给了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当侧福晋,是其妻子中最年少的一位,深得胤禛宠爱。雍正登基后封她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可见,年羹尧实际是皇帝的大舅哥。
两位战功赫赫的大将,都是恃功而傲,自己引火烧身
蓝玉功成名就后,逐渐开始骄横跋扈起来。他畜养了很多名为义子的庄奴,这些人都仗着蓝玉的威势暴虐凶横。他们抢占东昌的民田,朝中御史查究追问此事,蓝玉大怒,驱赶走了御史。
还有,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朱元璋多次责备他,他视若罔闻。北征元军回来时,蓝玉让军兵半夜敲击长城喜峰关关门,关吏没有及时开门接纳,他纵容士兵打破关门长驱直入。朱元璋听说后很不高兴。
本来,以蓝玉的战功,朱元璋想封他为梁国公,因他犯错改封凉国公,还把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蓝玉仍然不知悔改,甚至在侍奉皇上的宴会上出语傲慢。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
蓝玉西征回朝,朱元璋封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却因为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
此外,早在征云南元梁王胜利后,蓝玉就派人到云南私自贩盐,牟取暴利。在捕鱼儿海战役中打败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后,蓝玉不仅私占掠获的大量珍宝、驼马,还将元帝妃子奸淫,由此引来许多非议和事端。朱元璋得知后大怒,说:“蓝玉无礼如此,岂大将军所为哉!”
年羹尧也是如此,成为名冠朝野的年大将军后,他任人唯亲,结党营私。当时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在军中及川陕形成庞大的年羹尧派系。
而且,在皇帝面前,年羹尧“无人臣礼”,藐视并进而威胁皇权,甚至有自立为帝之心。
年羹尧在西部边陲总督府时,令文武官员逢五、逢十在辕门做班,辕门、鼓厅画上四爪龙,吹鼓手着蟒袍,与宫廷相似。他还令雍正帝派来的侍卫前引后随,牵马坠蹬。按清代制度,凡上谕到达地方,地方大员须迎诏,行三跪九叩全礼,跪请圣安,但雍正帝恩诏两次到西宁,年羹尧竞“不行宣读晓谕”。他在与督抚、将军往来的咨文中,擅用令谕,语气模仿皇帝。更有甚者,年羹尧僭越无度,他曾向雍正帝进呈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帝欲为此亲撰序言,但年羹尧以不敢“上烦圣心”为借口,代雍正帝拟就序言,还要求以雍正帝名义颁布天下。
此外,年羹尧还借用兵之机,虚冒军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别当上了直隶布政使和署理副将的官职。贵为朝廷重臣,年羹尧大肆贪敛财富,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
两位大将军的下场算是咎由自取,都很悲惨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廷的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下令把他抓入狱中审讯。结果狱词称,蓝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朱元璋怒不可遏,以谋反罪将蓝玉处死,还把他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蓝玉案”。
(网络图片)
雍正三年(1725年)春天,年羹尧给雍正帝的贺词写得潦草无章,竟然将“朝乾夕惕”写成“夕惕朝乾”。雍正抓住这个把柄,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于是下旨将年羹尧调职降级。
原来敢怒不敢言的朝廷上下官员看准时机,纷纷揭发年羹尧的罪状。雍正帝遂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
雍正帝念及年大将军的威名与功劳,没有诛其满门,恩赐其在狱中自尽。年氏家族如年羹尧父亲兄弟等凡是在朝中为官的均革职,年羹尧的长子年富随年羹尧一齐被处死,其它年羹尧身下十五岁以上的子嗣全部充军发配边疆,家产全部被抄充公。
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而告终。
两个朝代,相隔几百年时间,两个大将军的经历竟然这样相似。尽管他们的死还有其他政治上的原因,但其恃功而傲、利令智昏、自掘坟墓不能不说是重要因素。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掌心春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