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善终,年羹尧覆亡,结局完全不同,只因这两字野史趣闻
2018-09-14 15:00:30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如果丝毫不懂得收敛,也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而且会遭致厄运。展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做到自我保护。
历史上,因为不懂收敛,一味强横,最终身败名裂的权臣,很多很多。离曾国藩所生活的时代最近的,则是年羹尧。
和曾国藩一样,年羹尧也是靠着镇压内乱登上人生巅峰的。曾国藩镇压的是太平天国,年羹尧镇压的则是罗卜藏丹津之乱。
当时,雍正皇帝刚刚即位,地位很不稳固。年羹尧的成功,对于稳固雍正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雍正皇帝非常重视年羹尧,赐封他为一等公。朝廷有重大人事变动,都会征求年羹尧的意见。
面对雍正皇帝的宠遇,如果年羹尧懂得收敛,那么他和雍正,一定会成就一段君臣佳话。可惜的是,年羹尧生性跋扈,丝毫不懂得收敛,这为他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年羹尧自以为得宠,可以横行无忌,在同僚面前非常骄横。他进京朝觐时,王公大臣下马问候他,他也就点点头作为回应,态度傲慢。有些臣僚跪着迎接他,他连看都不看一眼。
他给督抚、将军等朝廷重臣行文,不用对等的口气,而用长官训诫僚属的口吻、规格,将自己凌驾于督抚、将军之上。
此外,年羹尧还结党营私。他利用雍正给他的干涉人事的特权,毫不掩饰地提拔自己的亲信,形成了一个年氏小集团。
雍正皇帝是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他哪里容得下年羹尧飞扬跋扈!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年羹尧不得善终。
年羹尧的覆亡,对于同样深处高位的曾国藩来说,是一个警示。熟读史学的曾国藩吸取了年羹尧的教训,牢记收敛二字,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最终得以善终。曾国藩的这一智慧,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作者:湘军廖正华(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