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乾陵、懿德太子墓、法门寺(陕西行第四天)野史趣闻
游览乾陵、懿德太子墓、法门寺(陕西行第四天)
原创作者:慧老师
图片拍摄:慧老师
(本文没有授权,禁止转载。)
7月24日,吃过早点,我们乘着旅游大巴出发了,今天的旅游行程是经西咸高速抵达乾县,游览乾陵、懿德太子墓、法门寺。
旅游大巴到达乾县,导游安排我们先参观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是唐代中宗的长子李重润的墓。
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所生的唯一儿子,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701年,邵王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惠、魏王武延基一同被武则天处死,死因是他们三人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为什么能够在宫中肆意妄为?”武则天听后大怒,下令将这三人杖毙。
李重润死时只有十九岁。十九岁的大好年华,因为一时的口无遮拦,死于非命。他可是拥有无上荣耀的身份——大唐皇帝的亲孙子,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冒犯皇威,一个字——死。死了,也不得安宁。
他的老子唐中宗复位后,为了体现皇家的威严,掘开李重润的墓,将其灵柩由洛阳迁到干陵陪葬,追封李重润为太子,并号墓为陵。李重润死时并未婚配,为了皇家的体面,唐中宗为儿子配了一个冥婚。
1971年7月,考古部门对李重润的陵墓进行挖掘,发现墓中的陪葬品甚为丰富。光是出土文物就有一千余件,其中有陶俑、三彩俑、陶器、金、铜、铁器,以及400平方米的墓壁画等。讲解员向川流不息的游客强调这些文物的价值,以及李重润在唐中宗眼里的地位。游客唏嘘不已,陵墓再气派,陪葬再丰厚,又有什么用?青春年少就死于非命,一切都是乌有。帝王家的子孙还不如平民老百姓,平民老百姓至少能平安囫囵的过一生。
讽刺的是,李重润死了还要被他老子安排与杀他的人陪葬。可怜李重润生死都是一个政治牺牲品。死,也不得安宁。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陵号干陵。为武则天和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女皇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安葬着夫妻两位皇帝的陵墓。
乾陵于684年开始修建,历时23年。乾陵建造之时,正值盛唐,国库充盈,因此,陵园建造规模宏大。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造。建筑富丽堂皇。乾陵勘探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史书称其为“历代诸皇陵之冠”。为了更好的保护乾陵地下的文物,乾陵地宫到现在一直没有挖掘。
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专家推测乾陵墓室放置有大量的奇珍异宝。
乾陵墓建立在一千多米的山峰上,包括内外两重城墙、两组双阙楼、两个碑亭、一条神道、成组石雕和石雕群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据史料记载,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公元649年登皇帝位。李治即位时,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辅佐下,恭勤国事,礼贤下士。垦殖荒田,推行均田制;发展科举制度;人口迅速增加,社会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史书评价高宗即位初年的政治是“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沿神道向北,两旁现有华表、飞马、朱雀各1对,仗马及牵马人5对,翁仲10对;碑1对,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碑以北为第三道门阙。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
乾陵的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共61尊。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这些无头石像和真人差不多高,人们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
乾陵为什么用这些蕃臣石像守陵?这些蕃臣石像为什么又没有头?各种猜测,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陵园内城的四门之外,还蹲踞着4对8尊高大雄伟的石狮,以朱雀门外的最为雄伟。这对石狮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置石狮子屹立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武则天的无字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两侧各线刻高4.12米的“升龙图”。碑座阳面线刻“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无字碑为何无字?一说武则天临终前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故不铭一字。
对于武则天的功过是非,一直众说纷纭。武则天的墓碑原本不着一字,但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字。这些文字都是历朝历代的游人参观时刻下的。导游说,这些文字就相当于我们现代人刻的“到此一游”,当然现代人是不允许再刻了,否则你就会留在这里守陵墓了。我们大笑。大唐高僧唐玄奘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核心人物唐僧的原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手掌心上翻跟斗玩,翻完之后还在他的手指上刻上,“到此一游”的字样。看来中国人去哪里游玩都喜欢刻字,这个习惯由来已久。
碑文上的这些文字又随着岁月的风霜逐渐模糊,看不清楚了,它们也成了文物。其中,1135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这是用女真文字刻写的,旁边还有汉字译文。现在女真文字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法门寺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地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至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
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这些宝物除了木质宝匣风化腐朽以外,其他的用金、银、铜、锡等材质雕刻的宝物,非常考究。隔着一千多年的岁月,依然精美无比。
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慧老师读书:关注教育,热爱读书,传承文化。邀你一起发现文化的美。
本文作者:慧老师读书(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