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下,为什么还会发生安史之乱野史趣闻
2018-09-08 17:30:37
首先是安禄山要造反,安禄山身为节度使,掌握有军政大权,手里面人马几十万,还大部分都是外族。
其次,大唐的盛世只是虚有其表。

政治上,玄宗信任李林甫杨国忠,以他二人先后为相,搞得朝政乌烟瘴气。唐朝内部空虚腐败,普通百姓早已怨声载道。“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 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经济上,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民族上,各民族矛盾不断出现,致使国家动荡。
安禄山看到唐朝目前的状况,作为野心家,觉得有可趁之机会。
而唐朝的盛世已经走向了没落,玄宗夜夜笙歌,不理朝政。朝堂乌烟瘴气,作为底层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造成贫富差距极大。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批大批的赤贫出现,而作为士兵自然对朝廷不满,假如别有用心者再煽风点火,马上就会出现哗变。
这也就是为什么安禄山的士兵放着大唐盛世不过去偏偏要造反的原因,因为这个所谓的盛世,只是对皇帝和官员来说的。

本文作者:历史十元店(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