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节度使实力受损,让安禄山钻了空子野史趣闻
安史发动的时间可以说是大唐正好经历一系列变故、节度使之间的平衡短暂打破的时候了。上一次我们曾说过,安史之乱前由于一系列变故,大唐其他节度使均实力受损、未得到足够时间恢复元气,现在我们便来具体侃一侃到底出现了哪些事故。
首先要纠正的,唐王朝当时最精锐的兵马并不是东北三镇,而是西域与河西,因为当时唐王朝经过赤岭会盟和同时期渤海、契丹等臣服后,东北方已不再成为主要威胁,大唐的最大对手已由北方与东北转向了西部的吐蕃与大食。大唐在河西部署重兵对付吐蕃的同时,由于西域地利无法支持大规模军队入驻,派驻了精锐军团进入,并以封常青、高仙芝驻守,河西则直接由唐玄宗最信任的干儿子、少年名将王忠嗣率领。可以说当时是可以保证,即使一镇反叛,也可以迅速绞杀。但是安史前平衡被打破了。
首先是河西镇,由于畏缩不前并且身份特殊,对皇位构成威胁,王忠嗣被贬,最终郁郁而终,但是由哥舒翰接任,实力仍在,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李光弼也在河西镇。当时河西镇军力属全国之冠,实力强劲,但是与吐蕃多次会战,特别是由于盖嘉运的过失,天堑石堡城易手,为夺回石堡和斩断吐蕃伸向河西走廊的手,河西镇外加中央军的支援,多达十余万乃至二十余万大军与巅峰吐蕃展开长期拉锯战,双方打得你死我活,最终虽然唐王朝取得了优势,但河西镇也已被吐蕃拖得疲累不堪,中央军也损失惨重,在安史之乱时也未恢复全盛,这一点从不敢出关就可看出,河西镇已衰。
再者是西域都护,唐军精锐实至名归,奇袭小勃律、攻灭突骑施、压服石国、大败回鹘,在吐蕃、大食、回鹘列强环绕、中央难以有效支援的情况下,还能纵横无阻,凭借他们那样的兵力数量,最强精锐实至名归。但是在但罗斯大战中,正因为孤立无援,唐军全军覆灭,之后补充过来的军队尚需磨合,也已实力大减。
安史爆发之时,正值岭南叛乱,杨国忠征集大军围剿,中央完全未曾注意东北,仍在西方与西南,当安史爆发之时,由于帝国的辽阔,整个帝国完全无法快速转变自身战略方向,再加上承平日久,最终使得整个关东乱作一团,安史叛军兵临潼关。
本文作者:十一月花(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