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的乱七八糟事野史趣闻

2018-09-07 18:00:41

安史之乱中唐军的抗击之一

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深受唐玄宗李隆基宠爱的将领安禄山在范阳(今天北京附近)起兵谋反。

师出要有名,总要找个借口。

当时的玄宗宠幸杨贵妃,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倒无可厚非

但爱屋及乌,玄宗对杨家人都给予重用,大舅子杨国忠更是位及宰相

杨国忠却是个典型的混蛋,很快惹得民怨沸腾。

安禄山就以清君侧为名一路南下,势如破竹

安禄山起兵一星期,长安领导层才知道

可怕的事发生了。

杨国忠认为:造反是安禄山一个人的事,过不了几天就有人提着他的脑袋来降。

玄宗也认为事情并不难解决,就派了两个人,一个去东京(洛阳),一个去河东(今天山西永济附近)招募士兵准备抗击安禄山。

正好安西节度史封长清来京,听说此事,感觉立功机会来了

主动请缨平定叛乱:

“老百姓太平日子过久了,叛军一来,望风而逃,但事情总会有变化,让我领兵去,几天就提安禄山的脑袋来见”

这家伙要么是喝大了要么是脑袋进水了,更可怕的是玄宗脑袋也进水了

高层对事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差点导致大唐的覆灭。

玄宗当即拍板,封长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募兵六万,抵抗安禄山

同时安排另一个大将叫高仙芝的任征东副元帅,领兵东征,正元帅是皇子,跟聋子的耳朵一样,是摆设,没什么用处,就不说他了。

但有个更要命的决定,却不能不说,他给高仙芝又配备了一监军,是一宦官,叫边令诚,这家伙真是要命。

他还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领导着今天宁夏中南部、陕北等地,历史将证明老李做这个决定时脑袋没进水

封长清先拆除了河阳(今天孟州)通从东京(洛阳)的黄河桥,准备据险而守

可人家老安没按他设计的路线走

人家在十二月初二从滑州(现在河南滑县)渡过黄河,来到了陈留(今天的开封),起兵以来,仅用二十天,就从北京打到开封,五百多公里,比抗战时期小日本的推进速度都快。

陈留太守一看打不过带兵投降了,刚上任的河南节度使才来几天,直接变成孤家寡人,像个喂狗的肉包子,被人家杀了。

老安带兵折向西,一路高歌猛进,直扑荥阳。荥阳在历史上也是天险,为兵家必争之地,可不知为什么,在唐朝却如此不被重视,当时守卫荥阳的官兵一看到安禄山的虎狼之兵竟吓得像雨点一样纷纷从城墙上往下掉,比尿裤子严重多了。

封长清此时正在虎牢等着,三国时三英战吕布的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场血战眼见就要开始。

可事情的结果却是如此不堪

封长清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很快把东京洛阳也丢了,一路逃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与东征的高仙芝会合了。

老安打到东京,志得意满,就留下来做了皇帝,让手下几个人继续西进。

封长清这几仗打下来,胆彻底吓破,整个一丧家犬,初在玄宗面前夸海口的狂劲一点也没了,只有夹着尾巴跑的份。

陕州本来地势险要,是防守的好地方,可封长清已全无斗志,劝动高仙芝弃守,直退回潼关。

叛军来到潼关,试了一下,打不进去,就回去了。

唐军得到暂时休息

本文作者:山阳草根(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