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上朝究竟是说汉语还是满洲话?野史趣闻
自从吴三桂为了陈圆圆清兵入关,多尔衮带兵推倒了大明,就这样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就此走向灭亡。
满清建立了政权后,朝廷为了巩固政权,加强统治,对汉人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满化手段;又是易服又是剃头,满族虽然得到了皇权,但是它毕竟是少数名族,再怎么加强统治也没法让多数去服从少数。
刚开始多尔衮等满人还是极其鄙视汉族文化,并且反对皇室成员学习汉文化,但是这些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流传了千年又岂止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中华文明汉文化几乎贯穿了整个历史,它以极强的生命力倔强的站在各个名族文化领域的前排,灿烂多彩。为什么?就是它有着极强的吸收容纳的能力,比如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只有道教,佛教是从天竺传来的,但如今中国佛教就只是中国的佛,它是融入了汉文化元素形成了特有的中国佛教。
而清想要试图抹去汉人的传承显然是不可能的,慢慢清朝统治者们似乎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们越是想要扭变,越是适得其反,为此还引起了民众强烈的抵抗,于是索性就不再施压了。
可笑的是清朝本想把他们的满洲文化带给我们,却自己慢慢被汉化。这点从清历代皇帝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到了顺治福临这儿,已经开始用汉化的名字了。
顺治似乎已经发觉了汉文化的精彩之处,他极力的亲用汉人做官,为的就是“怀柔”,使满汉和谐维护统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慢慢的爱上了魅力无限的汉语。
都说清无昏君,这点倒是不假,清的历代皇帝还都是勤奋有加,博学多才,文学造诣颇高。康熙17岁听政之余,就去读书写字,一天不学够七八个小时浑身难受,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还作了许多批注见解;就连末代皇帝溥仪也是自幼满汉全修,还会英语。满主修骑马射箭,汉自然是古诗国学,治国安邦君主之道。康熙时期的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写的词完全不输汉人。
这些足足见汉文化对满人影响深刻,那么皇帝上朝了,大堂之中自然有文武满汉两臣,大臣们跟皇上进谏自然要沟通,那皇上说什么语言呢?当然是对汉臣说汉语,对满臣说满语。
但是随着满人汉化程度的加深,到了清朝中后叶,满洲语应用的方面是越来越少,基本除了特殊的称谓,什么福晋,阿哥,格格之类的再无它者,满人建立了政权,我们却汉化了他们不得不说汉语的强大。
清朝从咸丰之后,便真正走向了没落,后面的政权基本在慈禧手中,她一个女人,自然更是不会学习太多的满洲话,此时的官员大臣们也都在京多年,汉语说的比我们都溜,所以朝中便都是汉语的沟通了。为什么,因为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呀!
本文作者:或戏清水(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