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辟失败后的张勋去了哪儿?不再过问政事,搞投资晚年生活滋润野史趣闻
文 | 周渝
晚年张勋肖像
7月12日天刚拂晓,北京城内枪声大作,朝阳门外的讨逆军打到了永定门,辫子军且战且退。此时的北京城一片狼藉,满地都是发辫和破龙旗,这大清又要完。
中午时分,讨逆军炮火击中张勋住宅,随后起火,这场大火间接救了张勋。原来,前一日万绳栻自作主张与荷兰公使欧登科达成约定,让张勋到荷兰使馆避难。所以当欧登科发现张宅起火后,立即命人开车前往,据在场者回忆,几位外国人抵达张宅时,张勋还叉着腰站在庭院中间指挥救火,看上去很镇定。几个外国人劝他离开,他死活不肯,最后生拉硬拽拖其上车,衣服都扯破了,其中一个荷兰人还被张勋咬了一口。但无论如何,张勋在城破之日避入荷兰使馆,暂时无生命之忧。
复辟派的大臣或散或逃,此时最惊恐的就是紫禁城里的满清王公贵族们。失败已成定局的7月11日,小朝廷竟然还煞有其事地给东北的张作霖发了一道“上谕”,要他进京“勤王”,还没出京就被截获。“上谕”发布的第二天,早晨,外面的枪炮声响得更密集了,到了中午枪声渐息,奏事处的太监来报,说是张大帅的部队打了胜仗,段祺瑞的军队全败了,此消息一经传开宫中众人顿时眉开眼笑,其间还有人说什么关二爷宝马出了汗,是武圣显灵之类的胡话。这天晚上大家睡了个安稳觉,第二天一清早,内务府就传来消息:“张勋已经逃到荷兰使馆去了……”
1917 年7 月12 日,张勋住宅被讨逆军的炮火击中起火,张勋随后逃往荷兰使馆。图为战后只剩残垣断
这次复辟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没有人知道段祺瑞会如何处置小朝廷。连张大帅都跑去避难了,他们还能做什么呢?这时候陈宝琛和醇亲王载沣垂头丧气地来了,他们给小皇帝带来拟好的“退位诏书”,准备再次“退位”。据满清王公们的估计,这次对他们的处罚最轻都会取消优待条例。但事情在这时候反转了,张勋失败之时,段祺瑞等北洋大佬就达成共识,不追究清室责任。要使这个定调成立,清室的“退位诏书”是万不可发的,否则怎么是“被胁迫”呢。在讨逆军这边派去的人不断暗示下,紫禁城方面终于心领神会,拟好的退位诏书也不发了,改为由内务府发个声明。
“诏书”与“声明”有本质上的差别,而且在这份声明中,小朝廷不提“临朝听政”,而是表明自己“本无私政之心”,都是张勋“入宫盘踞,矫发谕旨”,反正都是张勋的锅。把所有脏水都泼向张勋后,清室以受害者小白兔的形象出现,紫禁城在这次复辟中的作为,就这样被轻轻掩盖过去。
/张勋复辟之时,北京城大街小巷在警察要求下,挂满了五花八门的龙旗,图为挂着黄龙旗的北京街头
复辟如昙花一现,给北京留下了满地的辫子与龙旗。京师的媒体见风使舵,纷纷去宣统年号,改用民国年号,有份报刊改用阳历时未将之前的“清”字删去,以至于刊发后首列出现“中清民国七月十三日”九字,见者无不捧腹,此怪象也算是这场滑稽闹剧之尾声。张勋开始了他的避难生活,共计一年零三个月。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对洪宪祸首和丁巳复辟案犯一律实行特赦,但不包括首犯张勋。直到10月23日,新任大总统徐世昌亲自签署了对张勋的特赦令,辫帅才重获自由。
此后,张勋一直蛰居天津德租界6号寓所。这位松寿老人(张自号)晚年生活幸福滋润,他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各种店铺、工厂等企业多达70多家,家中的佣人不下百余,门口还有英租界工部局派来的警察站岗。不过在复辟失败后,张勋从此不问政事,旧友新朋几次请他出山均被拒绝,直到1923年9月12日病逝,终年69岁。溥仪赐谥“忠武”。
张勋死后一年,紫禁城内的“大清”也亡了。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末代皇帝溥仪终于被彻底拉下皇位,小朝廷从此不复存在。至今为止,一直不乏声音批评北京政变违反清室优待条例,是背信弃义之行。若要如此算账,紫禁城在丁巳复辟中的所作所为,早已违约在先,北京政变只是迟到了7年的惩罚。
本文作者:国家人文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