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好太王碑》欣赏野史趣闻
2018-09-03 18:00:41
《好太王碑》即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中国东晋时期高句丽第19代王谈德(374—413)的记功碑,高句丽重要碑刻。又称广开土王碑、广开土王陵碑或永乐太王碑,也作好大王碑。位于吉林省集安市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东南部太王乡大碑街,其西约200米处为好太王陵。好太王名安,《三国史记》作谈德,是高句丽第19代王,391年即位,号永乐太王,逝于412年,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此碑系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为纪念其父一生功业,及铭刻守墓烟户而立。
好太王碑亭
碑由一方柱形角砾凝灰岩巨石略加修琢而成,石质粗砺,碑面不平。高6.39米,幅宽不等,底部宽1.34~1.97米,顶部宽1~1.6米,第三面最宽处可达2米。整个碑体矗立在一块花岗岩石板上。碑的四面均凿有天地格,而后再施竖栏。碑文镌刻在竖栏内,四面环刻,共44行,每行足字41字,原刻总计1775字,其中141字已脱落无法辨识。碑文字体为隶书,少波磔,大小一般为14厘米见方,书法方严端庄、朴茂古拙,备受中外书家赏识。
好太王陵
碑文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第二段以较大的篇幅,记录了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 ,开拓疆土的战事和军事活动; 第三段铭刻了好太玉的守墓烟户,其中国烟的身份比看烟的身份略高些,其比例关系为以一带十,成为高句丽社会什伍制度的缩影。同时,还镌刻了好太王存时教言与守墓制度等,对于研究高句丽的社会生活及王族丧葬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碑铭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内容涉及朝鲜半岛和当年日本列岛倭人的活动,所以自光绪初年发现以来,备受中外史家关注。1961年该碑连同洞沟古墓群一起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太王碑石 局部
《好太王碑》拓片(局部)
《好太王碑》部分碑文大图欣赏:
本文作者:昌明文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