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老城“女儿井”名字的由来你知道吗?野史趣闻

2018-09-01 19:30:39

很多住在老城的朋友都知道

在老城西门印刷厂那里 有一口井

名叫“女儿井”

小编小时候上学放学都会经过那里

那个时候

大人们怕小朋友在井口附近玩耍时

掉到井里去

就吓唬小朋友说“女儿井”里有女鬼

靠近井口的话就会被抓

那简直就是童年阴影有没有!!

害得小编上下学的时候

宁愿绕路都不想经过那里

等到现在

终于有人出来为“女儿井”正名啦~

接下来

就让杜正坤杜老先生为我们讲讲

巫溪古城“女儿井”的故事:

女儿井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其中最主要的传说有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

很早很早以前,西门一带没有水井,人们吃水要到大宁河去挑。有一对靠种菜卖菜为生的母女,平常吃水要下大宁河去挑,遇到干旱,母女俩还要下大宁河去挑水来浇菜地,十分辛苦。一天,女儿从十字街卖菜回来,发现一位衣衫褴褛、抱着一个葫芦的老乞丐昏倒在离家不远的地上,女儿急忙呼喊妈妈出来,一起将老乞丐抬回家去,熬了一碗生姜红糖水,用调羹喂给老乞丐。老乞丐清醒后,母女俩又熬了粥让他吃。留老乞丐在家养了两天后,突然失踪了。母女俩四处寻找,后来在屋后的一块空地上发现了老汉的葫芦。母女以为是这位老汉落下了,心里不是滋味。心想,老乞丐把葫芦丢了,一定还会来拿的,先替他收着吧。当母亲拿起老乞丐的葫芦时,只见下面压着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着“请好心的母女俩将葫芦埋进此处地下三尺深的地方。”母女俩立即拿来锄头在屋后动工挖坑埋葫芦,刚把葫芦埋进去,离埋葫芦三尺远的地里就冒出一股清泉来。母女俩顿时明白,老乞丐不是乞丐,而是救苦救难的神仙。马上焚香跪拜,感谢神仙赐水之恩。母女俩高兴万分,立即动工挖水井。为了让周围的人都有水吃,母女俩把水井挖了二丈七尺深,并且请石工打了麻条石砌成井台。通知四邻的人都来担水吃。人们为了纪念善良的母女和神秘的老汉,将这口井取名为“女儿井”。

另一版本是:

古时候巫溪九个大孝子之一的王文义,母亲生病,在广求名医的同时,每天手捧香烛朝天祷告,祈求上苍,把母亲的疾病转到自己身上,自己愿意替母亲生病,保佑母亲早日病愈。王文义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母亲病情好转。后来母亲无疾而终后,王文义为母亲守墓,因家境贫寒,众人敬其孝行,纷纷为其送食。因墓地周围(巫溪老城西门山坡上)没有水源,王文义每天要到大宁河里去清洗祭奠母亲的祭器,很是辛苦。一日,王文义突然发现母亲墓地旁边涌出了一股清泉。解除了王文义到远处寻水洗涤祭器之苦。王文义在出水处打了一口水井,半山坡上左邻右舍的人都到这里来担水。人们认为是王文义真孝所至,所以取名“与儿井”,后来人们把“与儿井”误叫成“女儿井”朝廷闻之,给予嘉奖,彰显其大孝。

千百年来女儿井的水冬暖夏凉,水质香淳清亮,回味甘甜。一年四季井水不干。严重干旱时,井底也有水缸大、水缸深的水,始终舀不干。

后来全城都通了自来水,再也没有人到女儿井挑水了。只是在炎热的夏天时,有人在井里来打凉水饮用。

20世纪末,县疾控中心出资把井口重新修缮一新,加了盖,还在井边立了一块纪念碑。

其实没有神秘的恐怖色彩

只有善良和美好

“女儿井”名字的由来

现在你知道了吗?

来源:巫溪旅游

本文作者:巫溪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