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我在东莞那些年野史趣闻

老叫兽:物以类聚。
小石君:人以群分。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乡间的一位私塾先生。
林宾日虽然洁身自好,
但是家境清贫,苦了妻子。
这天是八月三十,妻子分娩在即,
他打算去镇上买些滋补品。
天气炎热,酷暑难消。
当时的福建巡抚徐嗣曾正在察看旱灾的回衙途中。
不想突然阴云密布,顷刻大雨如注。
巡抚徐嗣曾见雨势太大,
只好到附近的民宅前避雨。
刚到屋前,
就听到其中传出婴儿的啼哭声。
而林宾日也在此时赶了回来,
他发现家门前站着一排丹顶的官员,
大吃一惊。
上前执礼,延请入家,
方知是福建的封疆大吏。
儿子刚刚出生之际,家中就有贵人光临。
林宾日觉得这是个好兆头。
他因此给儿子取名则徐:
则,意思是学习、效法;
徐,就是指福建巡抚徐嗣曾。
林宾日希望儿子将来能达济天下,
成为像徐巡抚这样泽及乡里的能臣。
然而后来的林则徐远远的超出了这个目标。
小林四岁入私塾,七岁能作文。
八岁时,他在学堂上写出“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名句,震惊四座。
十三岁时,林则徐夺得府试冠军,
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秀才。
嘉庆九年,林则徐又参加了乡试,
中第二十九名举人,从此步入仕途。
老叫兽:鸦片味的贸易战争。
小石君:禁烟是个技术活。
步入仕途的林则徐发现,
满清当时已经摇摇欲坠。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英国人的阴谋。
因为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太畅销。
全世界都在闹银荒,特别是欧洲。
从明末到19世纪上半期,
世界白银产量有三成流入中国。
咋办呢?
毛子们动起了脑子:必须要找出来一种中国人会“买买买”的剁手产品。
想来想去,只有鸦片。
而鸦片在中国一上市,
就成了爆款,泛滥成灾。
道光坐不住了:再这么下去,朕真成“盗光”了!
于是禁。
但怎么禁,谁来禁?
其实禁烟这事儿,朝廷一直管得很严。
从雍正开始就明令禁烟。
法立了不少,却一点效果也没有。
因为鸦片走私的油水实在是让人无法抗拒。
对满清官员来说,
国家穷不穷、大清亡不亡干我屁事。
张三下台了,自然会有李四上,
唯有银两,才是亲妈。
然而这些人中,
道光发现林则徐是一股清流。
林则徐:不一样!我和你们不一样!
道光:林则徐你先坐下。
在皇帝的支持下,
林则徐奔赴广州,开始主持禁烟。
他直接拿外商和买办“十三行”开刀,
外商们简直都吓尿了。
在林则徐的严查下,
外商将鸦片尽数缴出,并写下书面保证:
“嗣后来船,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这时,一批不纯洁的外商决心以钱消灾。
英国商务代表义律送给林则徐一套价值10万英镑的玉石鸦片烟具,还暗示道:愿以家资报效林大人。
林则徐当场拍案大喝:本大臣不要钱,要你脑袋!
1839年6月3日,
林则徐下令在东莞销毁收缴的两百万斤鸦片。
为什么当时要选择在东莞销烟?
其实,道光本来想的是:爱卿,快把鸦片送到京城让朕瞅瞅!
林则徐:瞅个屁啊!北京那么远,全程路费数十万金,国库真那么有钱,还戒什么烟?而且这是什么?这是鸦片!长途运送,路上肯定有“英雄好汉”来打劫掉包。咋就这么败家呢?!
道光:得得得,爱卿就就地销毁吧。
但是问题来了:鸦片要怎么销?
若是焚烧,液化的鸦片膏会渗入地下。
事后,一定会有急不可耐的毒贩子们前来吃土:重新从土里提炼出鸦片。
所以林则徐在研究之后,
决定采用化学销烟法:
用盐水加熟石灰,把鸦片彻底煮化。
但是问题又来了:两百万斤鸦片,要用多大的锅灶,煮多长时间?
一般的化学销烟,速度炒鸡慢,
免不了又有不明真相的吸烟群众要想办法了。
反复多次调研之后,
林则徐集思广益,决定用“挖池浸化法”:
在海边挖大水池,
池底铺石,当做一口大锅,
然后以盐卤水加熟石灰销化鸦片。
最后,起潮时的海水,
会把剩余残渣带回大海。
海里的鱼:我们也是醉了!
但是这样一来,
销烟场地就要有海水,还要有潮有量。
选来选去,
最后定在了沿海城市东莞的虎门镇。
现在的东莞虽然名声不好,
但当初是清军水师的驻扎地。
在此硝烟,有利防卫。
于是林则徐在此完成了赫秉千秋的“虎门销烟”。
老叫兽:制怒就是制敌。
小石君:我不生气不生气。
众所周知,
林则徐最著名的一副对联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而他的书房墙上也挂有一幅字,
上书有“制怒”二字。
林则徐向来不生气。
虎门销烟,洋人吃了瘪,
为了报复,
他们特备了西餐“招待”林则徐。
宴会快结束时,
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冰淇淋。
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
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
在座的外国人立刻起哄大笑起来。
林则徐:这很好,本大臣记住你们了。
过些天,
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回请外国领事。
宴席上,
一道道中国名菜令这群毛子大快朵颐。
几道凉菜过后,端上了一盘芋泥。
这道菜颜色暗灰,外表光滑,
做成阴阳鱼的样子,卧在盘中。
洋人们见是甜食,举起汤匙,
兴冲冲地就往嘴里送。
听得“吱”一声:一位领事的嘴唇烫出了红花边;
接着“啊——啊——”声响成一片。
林则徐漫不经心地站起来介绍:这是在下的家乡菜,叫做太“ji”芋泥!
是太极芋泥,还是太急芋泥?
总之此菜从此名噪远近。
领事们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林则徐:让别人生气,这才是制怒的究极奥义。
为了涵养,林则徐平时喜欢练习书法。
他的书法同他的学识一样,开拓博约。
林则徐主张不固守一门,
广泛吸取各家各体,取长补短;
他融汇晋唐之精微,
出入苏轼、米芾之法度,
形成了雅逸温润,神融笔畅的风格。
最能体现其个性与风格的,是他的行书。
林则徐的书法造诣很高,
在书法史上颇著好评。
鸦片战争战败后,
朝廷为了讨好外国,
将林则徐贬官发配新疆伊犁。
然而在途中,“求题咏者,踵接不暇”。
后来他作陕甘巡抚时,
“笔墨之债不下百数十处”。
可见林老在当时的书名之盛。
除此之外,
新疆之行还让林则徐写出很多名诗。
林则徐赴疆时,身心俱疲,
才走到西安就卧病不起。
在西安养了四个月病,
林则徐才勉强携三子聪彝、四子拱枢继续踏上戍途。
启程前,他给千里之外的妻子写了一首著名的七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可以说,
这是中国近代史中最有力的时代强音之一。
老叫兽:林则徐的三字遗言。
小石君:百年来无人能解争论不休。
林则徐是被累死的。
他为官40年,“身行万里半天下”,
长旅奔波,对他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在禁烟运动中,
他主战而被驳斥,有功却遭贬斥,
最后发往伊犁,使林则徐倍受打击。
三年艰苦的伊犁戍边生活,
林则徐心情抑郁,民事劳累,
连患鼻衄、脾泄、疝气等一系列病症。
道光三十年,太平天国起义。
朝廷再度任命他为钦差大臣,
督理广西军务。
可是林则徐此时已积劳成疾,
到潮州时,他就开始严重下痢。
1850年11月22日,
刚走到普宁的林则徐离开了人世。
然而,无论是官方,还是《清史稿》,
都对这位封疆大吏的去世详情语焉不详。
据野史记载,
他死前留下了神秘的三个字:星斗南。
林则徐突然死亡,
不仅让朝堂一片哗然,
也在民间产生种种猜测。
一是说,在去世前的一晚,
林则徐见夜空中有流星坠落。
懂得天象的他意识到沙俄将会趁机南下侵吞土地,因而担忧不已。
还有一说,
林则徐预见到了太平天国的发展,
提示朝廷,南方将会陷入生灵涂炭的局面。
但无论他说的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
都饱含了林则徐到死都心系国家的信念。
气贯九天,惟正是高,
风传万里,守清为芳。
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人。
本文作者:一点石(今日头条)